第4章 家裡家外(第1/2 頁)
外院也叫前院,是一片夯實的土地,在屋子的前方,前院正中間有一棵稠密的花椒樹。
左邊有一個石磨,右邊是圍起來的菜地,西南角落處有一個簡陋的木頭棚子,是牲口棚,不過裡面沒有牲口,現在放著一些鋤頭,鐮刀等工具。
院門在東南,大概1.5米寬,門頭也不高,只有1.8米,高點的人出門都得彎腰。
院門旁邊也有一個木棚子,裡面放著很多煤,人們做飯用的是煤和土混起來的煤泥,很耐燒。
這個地方不缺煤,村子裡就有一個小煤坑,8分錢一斤,村子裡的人可以隨便挖,多餘的煤大隊長還會組織人手去換糧食。
雙龍村的地勢高低起伏不定,有點像丘陵,土地也是一塊塊梯田,人們居住的地方也是高一處,低一處,錯落有致。
這裡沒有大山,只有一些高高低低的黃土坡,所以人們做飯也不用柴火,冬天燒炕會用一些玉米杆,玉米棒之類的。
也有人家用煤,不過煤燃燒不完全會產生一氧化碳,比較危險,所以大部分人家不會使用。
而且這裡的特色是高門檻,不管是大門還是家裡的門口,都留著高高的門檻,張維芳不適應,出門的時候還差點絆倒。
大門外有三個臺階,下了臺階就是平坦的馬路。
門口右側有一處水井,是她家和左側兩家鄰居共同打造的,三家一起使用。
水井右前方不遠處有一棵枝繁葉茂的黑棗樹,樹下圍著一圈石頭,周圍鄰居都坐在石頭上乘涼。
看到張維芳出來,張家本家的一個大嫂就熱情地招呼她:
“維芳,你好點了沒?過來坐會。”
張維芳趕緊走了過去,稱呼了一聲:
“如意嫂子,我好了。”
如意嫂子叫張如意,只有25歲,瘦高個,滿面紅光,是幹活的好手,她老公張存鎖和張維芳同輩,如意嫂子家在她家西面,兩家只有一牆之隔,關係十分親近。
張維芳坐在大樹下,聽著鄰居們東拉西扯,談天說地,她也順便聽了不少八卦。
夏夜,偶爾吹來的晚風趕走了人們一天的疲憊,大約8點多,大家就陸續散場了,張維芳也回了家。
回家後,張維芳舀了點熱水洗漱了一下才去休息。
一家人共用一個搪瓷盆,洗臉洗腳都得輪流來,好在張維芳剛畢業,把學校住宿的那一套都帶了回來,也避免了她的尷尬。
值得一提的是,廚房灶臺的灶口旁挖了一個洞,裡面安置著一個陶瓷缸,每次做飯的熱量剛好能把旁邊陶瓷缸裡的水加熱,所以每天使用熱水很方便。
張巧納是一個很愛乾淨的人,所以家裡每個人都收拾得很乾淨,就算缺水不能經常洗澡,每天也必須洗臉洗腳。
牙刷牙膏也是奢侈品,所以,家裡只有張維芳和張維仁使用。
對這裡的一切,張維芳都還算滿意,雖然吃的不好,只是一些粗糙的玉米窩頭,但住處乾淨又清涼,家裡人也不錯,讓她感覺生活很安逸。
這裡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燈紅酒綠,簡單的村莊,遠眺能看到連綿的青山,抬頭能看見成群的白雲。
雙龍村是個很大的村子,人口有2000多人,是整個樂安縣人口最多的村莊。
全村共有10個小隊,每個小隊都有一個小隊長帶領大家幹農活,村裡人踏實肯幹,地裡收成還不錯,所以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很好。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村子裡缺水,村裡沒有河流,家家戶戶都靠水井吃水,下雨時,水井可以儲存一些水,大家靠天吃水,莊稼也靠老天澆灌。
最近兩年,天氣持續乾旱,幾乎不下雨,地裡的莊稼也都旱死了,家家戶戶都得靠野菜度日,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