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5 頁)
說夢。
況且他還不知道趙哥的所在,想要探聽虛實,更是無從說起。
孔祥林思忖半晌,摸不到個頭緒,也就索性不再糾結。
他站了起來,在書架後摸來摸去,翻出了一本線裝書的影印版,正是那本《泰山十八貼》。這本書買回來之後,他還沒有仔細看過,現在正好研究研究,看看這個古武堂出售的秘籍,是不是像其吹噓得那樣神奇。
“柳絮雖輕,風擊不傷;貼身而戰,無往不利。”
翻開泰山十八貼第一頁,十六個字映入孔祥林的眼中,讓他不禁眼前一亮。
說實話,孔祥林自從得了邪眼小水球之助,跟人打鬥的技巧可謂一日千里,在打群架時表現尤為突出,而他自我總結便是“貼著打”三個字。
貼著打,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說敵人的攻擊臨身,自己只輕微移動,僅將自己的身體移動到其進攻位置毫釐之側,便停下來,這樣做不僅可以減少體力消耗,也可以不給敵人留下繼續進攻的空間,讓其無法連續出招襲擊自己。
第二層含義,則是自己進攻敵人的時候要近身,發揮自己邪眼的視覺優勢,在其身旁,利用身體各個部位無所不用其極的,不斷髮起進攻,配合第一層的道理,達到敵難傷我,我卻傷敵的效果。
孔祥林不由得繼續翻下去,這《泰山十八貼》第一層功法所講,正是利用內力,訓練自身身法,與敵近身而戰,基本符合自己原有的戰術。只是自己原來的戰術發自樸素的實戰,並沒有系統的總結,而《泰山十八貼》中所講則是泰山派自古傳承,經過歷代武學名家親身實戰總結,積累而來,自然要合理、流暢得多。
而且,《泰山十八貼》有專門的內功心法,修煉之後,可以提升速度,正可以彌補孔祥林自身速度的不足。孔祥林還從未接觸過內功心法,不由得大感好奇。
待看到《泰山十八貼》的內功心法,孔祥林不由得暗自慶幸,幸虧這秘籍上面有圖示,具體講解了穴道位置,和真氣循行路線,否則以他的中醫學知識,看到那些穴位名稱還真有些發懵。
孔祥林按照上面的內力流動線路,用腦子冥想,很快,他發現體內那不知名的波動迴圈,竟隨著自己的冥想沿著《泰山十八貼》的線路執行起來。
這讓他大感意外,他體內的波紋流動是被那奇異的血麟角引發的,他並不瞭解這波動到底是什麼,現在看來,興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內家真氣,這當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按照《泰山十八貼》的描述,想要從無到有練出氣感,再從有所感應,練到氣脈迴圈,少說也得個把月的時間。可現在孔祥林體內已經有了現成的內力,這月許的苦功倒是省了。
孔祥林用思維引導著體內的波紋流動,當波紋貫通雙腿經脈之後,孔祥林感到腿部力量明顯增強,似乎每一塊肌肉都蘊藏著爆炸性的力量,他隨之站了起來,雙腿用力,向前輕輕一躍。
孔祥林只感到自己仿似柳絮一般輕飄飄的一躍而起,落地無聲。
竟如此簡單?孔祥林不由得看向自己的雙腿,這就練成第一層了?
他兀自不敢相信,連忙重新調整氣息,再次運功,可卻無法再現方才那舉重若輕,讓自己飄飛起來的感覺。看來方才那一下,只是偶爾為之,自己還並不是真正的掌握了這項功法。
在室內練習數次,孔祥林覺得空間太小,不好練習,反正時間尚早,也不可能這麼早睡覺,他便穿好外套,來到了室外。
他在小區裡一邊散步,一邊運功,用思維引導體內那奇異的波紋流動。忽地,福至心靈,孔祥林按照《泰山十八貼》的路線,將波紋引導至雙腿經脈,找好節奏,騰身而起,再次摸到了那種感覺。身體如柳絮一般,飄然而起,並在空中畫了一道暗合某種奧義的弧線,無聲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