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第1/2 頁)
原來一開始只是外來品牌搶佔市場。
這種事是每個本土品牌都會面臨的考驗,就比如裴氏當初的發展壯大,同樣肯定也擠佔了其他品牌的原有市場份額。
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優勝劣汰,這沒什麼好說的。
這次外來的品牌名字叫『佳悅』,對方與裴氏的定位相似,產品幾乎是比照著來,並且來勢洶洶,資本雄厚。
又打通了上面的路子。
按理說裴氏這種大品牌,在本地肯定能享受地方品牌保護政策。尋常外來品牌,單是在這一步面前,就失去了競爭優勢。
但佳悅不同,一來就打了裴氏個措手不及,嚴重低估了對手的實力規模。
以至於稍微滯後的市場調查反饋出來後,線下渠道市場已經讓他們順利開啟了。
裴氏現在主要經營的是連鎖餐廳還有冷凍速食食品。
做到如今的規模,餐廳裡的選單選擇,從推陳出新到品質把控,每個季度都是透過無數調研反饋,不同的地區得迎合不同的飲食習慣,以及受眾群體的劃分。
小小的選單便得耗費如此人力成本,就更不要說零售商品了。
簡單的一件商品一個調料包的配比可能都是幾個月的反覆調配,再到原料的採購,還有商品定價中一毛一毛的細微差距,都是以裴爸為首的整個裴氏的心血。
而那個佳悅』一來就是奔著複製裴氏而來的,連鎖餐廳的選址直接找現成的裴氏連鎖經營成熟的地方。
光是這一步選址就節省了他們無數精力和風險,餐單幾乎照搬,而且透過新店開張折扣,不斷發優惠券,直接粗暴的搶佔裴氏連鎖餐飲的顧客群體。
裴氏在這種惡意競爭面前,也只能適當的放優惠做活動。
所以最近幾個月,線下連鎖的客流量其實很高,但財報卻不好看,甚至都是賠本打擂臺。
很長一段時間,花一桶泡麵的錢就能吃到一頓營養豐富葷素搭配的套餐,何樂而不為?但對於商家來說,就是賣越多虧越多。
然後零售的商品,佳悅也是裴氏有什麼它整什麼,味道定價都差不多,新品牌打入市場還頻繁做活動,買一送一是基本操作,並且鋪貨的時候惡意抬高給線下零售方的利潤點。
一套操作下來,單是貨架位置的略微調整,就能讓一個品牌當季度的財報出現明顯的變化。
再加上兩家商品不管是包裝規格分量味道都差不多,很多顧客適應性良好,佳悅買一送一,自然是優先選擇。
佳悅這明擺著就是搞垮裴氏獨佔市場來的,按理說裴氏虧損,佳悅要付出的代價肯定更大。
但對方資金雄厚,就敢這麼耗,等耗死了競爭對手,獨佔市場,那麼現在的損失自然能成倍的賺回來。
裴涼聞言,直接讓家裡的司機現在出門,把附近24小時營業的超市裡,能找到的裴氏和佳悅的所有產品都買回來。
裴爸問道:「你要幹什麼?」
裴涼道:「我先嘗嘗產品的差別。」
「不過有些話不用我說您肯定也清楚,一個公司能將我們複製到這種程度,怕不是偶然。」
裴爸臉色有些難看:「我也懷疑,但最近光是應付市場衝擊已經焦頭爛額,實在沒空分心梳理公司。」
「再說,非常時期,如果不一致對外,反倒對內部下手,讓員工互相懷疑人心惶惶,絕對不是個好選擇。」
裴涼點頭,認可裴爸的做法,他雖然是白手起家一路自己摸索過來的企業家,但對於經營管理卻很大氣。
只不過到底也有他的侷限和盲區。
很快兩家的商品都買回來了,是幾樣口味的泡麵還有速凍餃子,湯圓之類的速食品。
裴涼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