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長生之道,始於根基(第1/2 頁)
朱樉隕落,疑遭暗算,但從始至終並沒有外人有機會靠近他,每日負責供餐之人皆經過嚴查,無任何修為異動跡象,膳食方面亦未發現問題。唯一存疑的便是朱棣帶來的那一壺靈液。
然而,朱棣也同樣飲用了那壺靈液,他自己卻安然無恙。
這樣的結果使得調查此事之人倍感棘手,雖對朱棣有所懷疑,卻又苦於找不到確鑿證據。
在天一門內,朱元璋面色鐵青。儘管這位次子多年來行事不端,無論是治理領地或是對待黎民,都做下了諸多喪盡天良之事,實有罪孽深重之嫌。但他終究是親子骨肉,如今落得如此悲慘下場,令他既痛心又無奈。
大理寺、監察司以及刑律堂三派聯合調查此案,卻是始終無法查明真相。因此,此案成了一樁懸案。
即便朱棣嫌疑最大,卻也僅止於此,缺乏足夠的證據指證他就是兇手。況且朱棣本就被囚禁在此,似乎並無理由去殺害早已被幽禁的兄長朱樉。於是,朱樉之死就這樣成了一樁無解之謎。
事實上,就連朱允熥也無法準確說出朱樉究竟是如何遇害的,但他心底隱約猜到,恐怕此事與趙青竹邀約江湖上的高手出手脫不開干係。
若是不然,這件事便難以解釋清楚了……
在那浩渺的修煉世界中,朱元璋並未察覺到朱允熥身上絲毫異常的氣息波動,自然未曾對其有任何疑慮質詢。
被囚禁于禁地深處的朱棣此刻也開始憂懼難安,朱樉的隕落令他內心波瀾壯闊。朱樉臨終前曾向朱棣透露,朱允熥曾言定不會輕易放過他,隨後朱樉便離奇身亡。
因此,在他人眼中或許尚不明朗,但朱棣心中如明鏡一般清楚,朱樉的死必然與朱允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儘管朱棣已將朱樉嚴密囚禁,然而朱允熥仍能取其性命,這讓朱棣不禁惶恐不安,擔憂自己有一天也會步上朱樉的後塵。
而在另一方面,返回東宮的朱允熥,目光落在身邊偽裝為小侍者的趙青竹身上,低聲問道:“是你所為?”
趙青竹俏皮地吐了吐舌頭,回應道:“不是跟你說過了嗎?我結識了一位修仙界的毒道高人,此事正是他出手相助。”
朱允熥微微一笑,繼而讚許地道:“做得很好。”說著,他開始翻閱起擱在一旁的一堆奏章,現如今他雖無太多修煉上的事務,卻也著手處理起了這些俗務。
每當研讀這些奏章,朱允熥都深感大明朝背後隱藏著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即便土地與糧食的困擾已經解決,但對於這個封建社會里的普羅大眾而言,依然有許多難以逾越的困境。
春回大地之際,也正是朱允熥大顯身手,施展抱負之時。他瀏覽了許多奏摺,從中歸納出了一系列亟需解決的問題,於是喚來了楊士奇、楊榮與楊溥,對他們說:“如今各地存有諸多棘手之事,還需諸位一同合力破解,重任在肩,要倚仗你們多多費心。”
楊士奇淡然一笑,回答道:“殿下過謙了,我們只是輔助殿下的決策者。實際上,這些問題的核心決策,還是要由殿下您來做主。”
朱允熥並未推辭,而是翻開桌案上的幾份奏摺,緩緩說道:“目前北方局勢已然穩定,高麗國已公開向我大明道歉,並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北方的混亂局面暫且不必過多憂慮。
至於殘元蒙疆及北方的若干部落,短時間內對我大明構不成實質性威脅。故此只需派出修為高深的修士和兵馬前往北方佈防威懾,便可確保北方時局維持一段時期的和平穩定。
另外,西南之地,楊士奇此前遵照本宮之意擬定的方案已經開始實施。只要進展順利,當可按預想的情形推進。所以,北方與西南之地暫時無需太過掛懷。”
楊溥聞聽此言,開口詢問道:“殿下,那麼遠航西洋一事,是否還要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