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5 頁)
,長大嫁人後靠丈夫,若丈夫實在靠不住還有子女。三太太有子有女的,她若明智,自然知道日子該怎麼過。
規矩禮法能保證正室太太的地位,可保證不了男人的寵愛。謝家四子,從小都是一般無二的,自十六歲起房中放兩個貼身服侍的丫頭,直至成親。成親後諸子房中之事,謝老太太一概不管。
除非牽涉到她心愛的孫子孫女。
謝家大太太人物出眾,手段高明,才成親不久便深受丈夫愛重,以至於從前的通房丫頭終年不問津。通房丫頭是家生子,在謝老太太面前言辭閃爍的訴過苦,謝老太太通不理會。
謝家二太太更是厲害,成親十幾年二房“無異生子”,二子一女全是嫡出。這是二太太的本事,謝老太太同樣沒話說。
三太太降不住丈夫,弄了一屋子鶯鶯燕燕,謝老太太還是不管。橫豎這些妾侍姨娘只能在三房院中鬧,到不了自己跟前。若三爺是自己親生子,謝老太太定會命他“保養身子”,不可酒色過度。可三爺是庶子,謝老太太懶的操這份心。
即便是最寵愛的幼子玉郎,四太太如何管教袁昭、何離,謝老太太也是不管的。只不過若對謝棠年、謝流年這一對孩子有妨礙,那是萬萬不許。
有四太太這嫡親兒媳婦管著家,謝老太太也不理會那些有的沒的,每日只含飴弄孫。萱暉堂中常常是謝延年追著謝錦年,“小六,莫跑太快!”謝棠年追著謝流年,“小七,不許頑皮!”謝錦年、謝流年邁著小短腿滿地亂跑亂躲,一屋子的笑聲。
這兩對兄妹有時也到花園中玩耍。若遇到三太太,都會停下來行禮問好,大聲叫“三伯母”。卻不會靠近她,更不會親近她她還是留著兩寸多長的指甲,還是染的豔紅似血,謝錦年和謝流年都害怕。
嫡出的那個,生的不夠嫵媚;庶出的那個,身份低微。三太太心中把兩個小女孩兒鄙夷一遍,轉身走開。哼,誰也及不上我家綺兒。
泰始十八年春,三太太孃家有了喜事:朝廷派大軍出征安南,苗家二舅爺重為千戶,帶著一列精兵跟隨大軍南進。“這次南征,是成國公領兵!”三太太喜滋滋的,“成國公你們聽說過罷?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自家二哥跟著成國公出外征戰,定能大獲全勝,衣錦榮歸。
二太太和四太太都笑著道“恭喜”。孃家哥哥有出息是好事,疼愛妹子的孃家哥哥有出息更是好事。苗家兩位舅爺疼妹子,那是大家都知道的。
同年春,朝廷徵辟名士。“晚鴻兄這回可推辭不得。”虞縣令把謝四爺報上去了,“以你的才能,若陛見了,必得重用。到時晚鴻一展平生所學,定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來。”天朝舉才雖以科舉為重,卻也有皇帝直接任命官員的,稱為“特簡”,其實就是漢魏之際徵辟制遺存。
“你嫉妒我。”謝四爺慢吞吞說道:“你一定是嫉妒我。”嫉妒我日子過的太舒服了,成心讓我不自在。
虞縣令哈哈大笑,“晚鴻,我整日案牘勞形,你卻是絲竹亂耳!太不公平了!”我就是嫉妒你怎麼了,一定要拉你出來,跟我一道吃苦受罪。
過了幾個月朝中果然下了旨意,徵謝四爺入京。謝四爺哪裡肯去,上了一道表章,“父母年邁,乞常侍左右”。推辭不去。
謝老太太自是極力贊成,“官有什麼好做的?不去。”自家有長子在外支撐門戶已足夠了,做什麼把幼子也搭出去?可不是閒的。
謝老太爺想法又是不同,“特簡的官員,到底出身不正。玉郎,你若終身不出仕也便罷了,若要出仕,還是正途出身為好。”本朝自太宗皇帝之後已成定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徵辟去的官員,無論如何做不到輔弼之位。
四太太深以為然。玉郎若要出仕,自然還是科舉方為正途。一個人再怎麼有才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