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這就對了(第1/1 頁)
“那這麼說來,你這個大孫子毛病著實不少。年少輕狂可說不上優點。更何況是當皇帝。”
張三丰聽一半就發表評價。
“人無完人。那會瞻基不是什麼多穩重的性子。我又笨,孩子還小。”
張欣當初看兒子是哪哪都好,重來一回,自然有了更深的體會。
說到底,還是他們這些長輩沒教好。
“那後來呢,之前你說他打了敗仗被俘,最後還殺回來還復辟了?”
張三丰不爭論,只引導張欣繼續講。
“嗯。真人非局中人,也許可以比我更看得清楚一些。”
張欣沒經過這一段,整個經過是從功德司那邊看的。
只跟張三丰複述了一遍。
在正統十四年七月,蒙古瓦剌也先,以明朝削減馬價為理由,嚮明朝邊境發起大規模犯邊。
大同守軍失利,塞外城堡陷落,邊報傳至朝廷,朝廷上下惶恐不已。
朱祁鎮不顧群臣勸阻,於七月令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
據說一切軍政事務皆由伴駕出征的王振專斷,最後三十萬大軍對三萬外敵在土木堡一帶慘敗殆盡,王振被殺,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六十六名大臣戰死。
功德司稱這一戰為“土木之變”,也說,這是朱家皇朝走向衰亡之始。
“所謂的大規模犯邊是多大?才能導致城堡陷落?”
張三丰打斷了張欣繼續往下說問道。
他覺得這段話很是含糊其辭,很多關鍵的數字都沒說。後面有數字了,這個十比一的人數對比更是荒謬。
“功德司並沒有記載得很詳細。大概也就這些。”
張欣也覺得過於簡單,但也就是這麼多了。
“那你說說在土木之前,你活著那會,你孫子除了打了西南西北的勝仗之外還幹了什麼你覺得可能有關的事情。”
張三丰需要更多的前情才能做推演。
“我思來想去,大概是三件。”
“頭前西南跟西北的勝仗後,祁鎮就開始肅邊整軍一一查糧庫,吃空餉,走私軍火。
“正統六年,祁鎮讓太監下南洋,準備重啟永樂年的下西洋。”
“正統八年,福建已經建造了120艘海船,為下西洋做準備。”
張欣從這輩子才推論出了後面的這些問題。朱瞻基當初也是執著於重開海貿。
“這就對了!”
張三丰擊掌。
以他活了二百年的閱歷,深知道凡事必有因。
功德司幾句寥寥的記載只記錄事件起因過程結果,但事實上裡面的細節才是決定因素。
蒙古犯邊,多少人能導致城堡陷落,攻城可遠遠不是幾萬兵馬就能達成的事情。
要他推論的話,有沒有犯邊都是問題。
張欣之前也跟他聊過文臣試圖把持朝政為他們身後的江南大地主輸送利益。
朱祁鎮企圖重開海貿,動了人家的發家根基。
這就已經讓這些喪心病狂的人動了殺心。他們前面搞死了這麼些皇家的人跟勳貴,完全不介意再死一個小皇帝。
更糟糕的是朱祁鎮在查軍中弊病。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孃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