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第一桶金(第1/1 頁)
而且張欣現在成了大家成為太子妃的最大障礙。
朱瞻基必須親自去一趟,把碧雲山莊的隱患再過一遍。
把大方向確定了以後。
兩父子轉而說起了朝上的事。
“致仕的歲數提前到了六十歲,下面的人是什麼反響?”
朱高熾是提議的人,但他最近沒時間去跟那些老頭子聊天閒話。
“致仕的老臣子說,這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朱瞻基笑。
“第一桶金?何解?”
朱高熾這詞倒是第一次聽。
“致仕金的金,不是還算豐厚麼?他們拿了這錢,能幹挺多事的。我聽說好幾個回家開書院去了,束脩能收不少,這會普通的啟蒙學院多,像他們這種在朝中做過官開書院,好多人擠破了頭想進。”
朱瞻基覺得這次這事有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味,很是一舉兩得。
“也好,起碼也不算白讀了那麼些年的書。”
朱高熾頷首表示欣慰。
朱棣是個甩手掌櫃,目前大多數的政務都是朱高熾跟朱瞻基在管。
以前張欣在時候,朱高熾跟張欣就折騰過致仕的時間,當時定了是七十歲。
可朱高熾陪張欣去武當的這段時間。
朱瞻基接手了朱高熾的活,跟六部百官打交道多了起來。
就覺得這個時間還可以提早。
現在朝中官員的來源是兩類。
一個是國子監,一個是科舉。
國子監的監生原本屬於皇家嫡系,從國子監出來只要跑腿年,基本就能入朝為官,普遍年齡不到三十。
科舉的進士,能考中的那些人大多數也是三十多歲往上了,他們不像監生一般要在外歷練,而是進翰林繼續讀書,等到他們入朝的時候,基本已經是四十歲以上。
這兩類就有一個很大的年齡差。
監生比進士平均都要小十歲。
於是乎,監生更精力充沛一些,又是皇家嫡系,還更熟悉外面的實務,朱高熾給國子監留下的辯論賽的傳統讓監生們頗有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勁,他們在朝上敢說敢講,時不時的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能觸動朱棣。
朱棣就愛用監生。
無形中進士們就有點坐了冷板凳的感覺。
另外,讀書讀得多,又是一把年紀才當了官,就容易瞻前顧後,動不動就要提以前的什麼例子之類的來辦事。
朱棣很不:()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孃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