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1/5 頁)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
胡商們見李瑄來真的,不是做樣子,紛紛入府衙舉報姑臧豪強巧取豪奪,不侷限於姑臧城,求李瑄主持公道。
李瑄讓佐吏一一記錄下來,後續再求證。
不久後,還查到姑臧城的東西都有路障收錢才允許透過。
更有檢查貨物的關隘,守將和士兵收了錢,才會放行,否則會以莫須有的罪名扣下貨物。
李瑄對此毫不留情,即便是軍隊,也嚴肅處理。
關隘的守將,直接斬首,傳令諸軍。
同時,令巡官便衣巡視河西走廊,看看所管的諸軍,有無這種情況。
李瑄不怕惹軍怒,因為能收到這種好處的,僅僅是部分軍官。
再說,就算斬,也只是斬殺守將,以儆效尤。
不可能去處理分到錢計程車兵。
如果這樣敲詐勒索的關卡太多,很可能使商人想法設法,哪怕是跋山涉水也會繞過,出現不必要的事故。
也會打擊商人的積極性,如果萬里迢迢來大唐經商,一趟下來不賺錢,以後商路流量就會變小。
有些官商勾結的負擔,還會轉嫁到百姓身上。
總之,李瑄要確保他管理的區域,能得到更多稅收,讓百姓們不必承受大的負擔。
大唐傭兵制,設立節度使的意義,就是讓節度使盡可能在自己的管轄內,自給自足,不用向朝廷要錢糧。
如果不給節度使支度丶營田的權力,大軍全靠朝廷養活,不說數十萬大軍吃多少,就是一路上運送糧食丶布匹的消耗,就得成倍的增長。
看似使節度使大權在握,但朝廷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最起碼在唐代,朝廷沒有想到制衡節度使的方法。
唯有監軍,是皇帝的耳目!
這得保證監軍絕對忠誠於皇帝。如果監軍被腐蝕,起異心,將是災禍的開始。
「啟稟李帥,柳御史求見。」
在李瑄觀看河西風俗人情卷軸的時候,麾下向李瑄稟告。
李瑄讓他進來。
「見過都督!」
柳渚入內向李瑄一禮。
「柳御史到來,有何指教?」
李瑄對這樣的御史,一向不感冒。
朝廷一般會設十五名監察御史,他們巡查不是想去哪就去哪,而是有目的的。
柳渚便是從天寶三載十二月開始,巡視河西走廊,現巡視到這裡!
李瑄一直知道監察御史在姑臧城,也知道柳渚是高宗時宰相柳奭的後代。
但李瑄沒有召見他。
因為監察御史巡視的時候,地方官吏丶將領,不得私自會見。
「見到姑臧城滿街甲士,如臨大臨,人心惶恐,故來一問。」柳渚向李瑄問詢道。
「豪強刺殺朝廷命官,自然要嚴陣以待。」
李瑄沒有迴避問題。
監察御史問這些實屬職責所在。
他已經將路嗣恭被刺殺的案子,定性為豪強所為。
隨著不斷地審訊,總能牽扯到馬家的主事人。
「姑臧令毫髮無損,刺客又畏罪自殺。這件事情,應該與姑臧諸族毫無關係,不應該牽扯更多人,阻礙河西走廊的執行!」
柳渚言辭鑿鑿地向李瑄說道。
「足下的意思,我不太明白!」
李瑄眼睛一眯,沉聲向柳渚說道。
以為監察御史要說什麼,沒想到脫褲子放這種屁。
為豪強求情?
這是監察御史能摻和的事情的嗎?
李瑄對這個宰相的後代大為失望。
「您只要網開一面,我會上奏聖人,歌頌您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