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2/2 頁)
了和蘇聯的同盟國關係,開始站到和蘇聯敵對關係的立場上。&rdo;
本來在1941年7月30日,蘇聯駐英國大使麥斯基和西科爾斯基簽訂條約,承諾&ldo;1939年簽訂的關于波蘭領土變化的蘇德條約&rdo;&ldo;失去效力&rdo;,兩國恢復外交關係。這下,蘇聯又藉機毀約了。1943年4月25日,蘇聯不顧邱吉爾和羅斯福的調停,中斷了和西科爾斯基政府的關係,並且在照會裡還說得振振有詞:&ldo;波蘭政府進行反蘇的敵對活動,其目的是透過利用德國法西斯分子造謠中傷的偽造檔案的方式,對蘇聯政府施加壓力,使它在領土問題上讓步而犧牲蘇維埃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的利益。&rdo;
此後幾近半個世紀,蘇聯當局都是死死捍衛自己編造的卡廷謊言。直到1988年,蘇聯才首次正式承認由貝利亞領導的內務人民委員會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此時距紐倫堡軍事法庭宣佈黨衛軍為&ldo;犯罪組織&rdo;,判處卡登勃倫納等首要戰犯絞刑,已經過去了42年。
史達林和希特勒的蜜月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和秘密議定書。裡賓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簽約這天,跟英法談判的代表團團長伏羅希洛夫元帥,和赫魯雪夫一夥人去扎維多瓦獵場打野鴨了,把呆在莫斯科的英法代表團晾在一邊。第二天,伏羅希洛夫冷笑著對英法代表團說:&ldo;鑑於形勢發生變化,繼續談判已經沒有意義。&rdo;之前,莫斯科公開和英法談判,無非是增加自己跟柏林密談的籌碼,讓希特勒的開價更令人滿意。這個對歐洲和平意味著災難的密約一簽,過去口誅筆伐的物件,轉眼間,又成了朋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