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難以.置信(第2/2 頁)
告給國防科工委,請求他們協調更多的人力物力來進行評估。”
帶著幾分忐忑,張東海嚮導師於非提出了自己的顧慮。作為冰城工業大學的一名博士生,他深知這次機會的重要性。
“你先著手研發一套實驗方案,儘可能地利用我們現有的條件完成。
鑑於這一領域幾乎是未開發的處女地,只要用心去做,發表在《航空學報》或《航空動力學報》上應該是有希望的。”
“這……真的可能嗎?”張東海難以置信地問。
幸運的是,這篇論文最終引起了姚美玲的注意。她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在圖書館發現了它,並出於好奇將其帶回了實驗室。
“我理解你的擔憂。”於非接著說。
“但即便如此,這樣的嘗試也會有所收穫。而且,你離畢業還差一篇論文不是嗎?”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張東海不僅完成了實驗,還撰寫了一篇論文,探討了幾個可能影響壓氣機效能的關鍵因素,如開縫位置、縫隙形態及角度等。
最終,這篇論文成功發表在了《航空動力學報》上。
同時,於非也將這一成果提交給了國防科工委,認為其具有進一步探索的價值。
“如果實驗驗證了你們的想法,那將是壓氣機研發領域的一大飛躍。”於非補充道。
“要知道,壓氣機內部的流動損失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個未知數,深入探究這一問題難度極大。”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張東海一邊觀察師弟的操作,一邊記錄下自己的靈感與思考。儘管意識到團隊面臨的技術挑戰巨大,但他並未放棄努力。
製造過程中意外出現的弦向溝槽,竟然顯著提升了壓氣機在高進氣攻角下的表現。
根據初步的資料分析,進氣速度越快,攻角越大,這種改進的效果就越突出。
這讓張東海眼前一亮,雖然內心深處對這一發現感到興奮,但他還是決定先完成手頭的畢業任務,再深入研究這個意外收穫。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科研工作者,張東海清楚,爭論無法帶來實質性的進展。他接著說:“但是,你也不要太早得意。”
為了驗證這一現象,他還讓師弟重複了實驗,結果再次證明了這一規律的存在。
張東海解釋道:“當低速流與高速流在這些溝槽處相遇時,理論上應該會有較大的混合損失,導致總壓損失增加。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總壓損失係數降低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