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3 頁)
次日,我們又坐了大半天車。顛簸得更厲害,可以把人拋到半尺高。24日下午三點,車到桂林。全家暫住大中華旅館。
獨秀峰前談藝術
桂林素以&ldo;山水甲天下&rdo;聞名,不過爸爸似乎更偏愛杭州的山水。他認為桂林山水只能稱為&ldo;天下奇&rdo;。但他由衷地讚嘆桂林的民風。街上有不少穿灰色制服的人。經打聽,才知這是公務人員的制服。自省長以下,桂林的公務人員一律穿這種制服。每套只售&ldo;桂幣&rdo;8元。廣西有自己的幣種,8元只相當於我們通用的&ldo;法幣&rdo;4元。爸爸覺得實在太便宜了。他說自己在長沙花9元法幣定製的那套中山裝,已經算是最便宜的,要看服裝店老闆的臉色了。於是他也給自己買了一套灰布制服。
桂幣與法幣的折換,給家裡人帶來不少麻煩,等到習慣以後,卻又鬧了一些笑話:我們甚至把路程、日期全都打對摺計算。
爸爸應桂林師範和暑期訓練班的邀請而來桂林,桂林師範尚未開學,暑期訓練班卻開學在即。據說徐悲鴻、吳伯超等藝術界知名人士也曾在這訓練班任教。爸爸在暑期訓練班講&ldo;藝術與抗戰宣傳&rdo;的課,深得學生好評。他們喜歡漫畫,建議爸爸出一本如何畫漫畫的書。爸爸早有此心。因為有不少學生、讀者向他提出漫畫如何畫的問題。他一次次寫長信答覆,不如寫一本書出版。在訓練班時期,他已粗定目錄和大綱。可是訓練班散後,此事又置之高閣。到1939年我家在宜山時,爸爸收到了託上海友人戴葆流夫婦從外國購寄的《怎樣畫漫畫》英文書。裝幀極其富麗堂皇而內容極其貧乏。爸爸在5月1日的日記中說:
既無確切之畫法示人,更無真實之畫理導人。吾購此書無異僅購厚紙及裝潢也。早知如此,吾不願於萬裡外託友購寄。吾自問所能編之《漫畫描法》,內容之充實,指導之誠懇,至少當遠勝於此類洋書。
《漫畫的描法》直到1943年8月才由桂林開明書店出版。以後一再再版,直到如今還出了新版本。爸爸在桂林講課期間,我們家人也住在桂林城裡。住旅館非長久之計,據章桂哥回憶,說因校舍尚未竣工,曾暫住皇城省府禮堂。我卻只記得住馬皇背。關於&ldo;馬皇背&rdo;這地名,我是不會記錯的,可是1989年桂林市博物館的熊善傳先生來滬訪我後回去調查,卻說他們查了《桂林地名錄》,得知清代有一地名叫&ldo;馬房背&rdo;(不是&ldo;皇&rdo;),1930年已改稱&ldo;榕蔭裡&rdo;了。但我們住的地方明明叫馬皇背。
馬皇背時期我能回憶起以下一些事。那宅院進大門就是一個天井,左右兩套平房。我家住右邊,三間平房。左邊是另一家住的。我後來才知道,這裡住的是鍾敬文先生夫婦。2002年1月11日《文匯報》上登載了&ldo;百歲老人鍾敬文教授逝世&rdo;的訊息時,孤陋寡聞的我才知道鍾先生是&ldo;中國民俗學之父&rdo;。他的岳父陳熾之先生常來看望女兒,因此也和我爸爸認識了。我家遷居桂林鄉下兩江的租屋後,爸爸床邊的牆上一直貼著一張很大很大的文字碑拓,我只記得是&ldo;荔枝丹兮蕉黃&rdo;這幾個字開頭的。看了爸爸1938年12月8日的《教師日記》,才知這是陳熾之先生送的柳侯祠荔枝丹碑。
話扯遠了。卻說桂林當時沒有木製傢俱店,爸爸到一家竹器店裡定製了12人用的傢俱:竹床,竹桌,竹椅,應有盡有。總價只相當於在上海買一隻較差的沙發。爸爸感嘆這些竹器工人對社會的貢獻遠遠超過他們製品的價格,又驚駭於廣西民風的樸實:竹器工人為了對定製人約期不誤,來不及做情願回報生意,絕不欺騙搪塞。
我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