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收穫(第1/2 頁)
再生稻產量比不上頭茬稻,但口感丶味道和營養價值更好。
碾米的工具改一改,將再生稻碾成白米賣給不缺錢的大戶,可以賣個好價格。
眾人第一次聽說留下稻樁還能收穫第二次,這豈不是跟割韭菜一樣。
“公爺,這稻茬真的還能長出稻穀?”
“嗯,南方可以,北方降溫早就沒辦法。湖州偏南邊,既然能種兩季稻穀,早稻就能留二茬稻穀。
諸位,趁天晴咱們開幹。”
“好。”
割稻穀前先將魚趕到幾塊田裡,大的抓了小的留著下次再抓。
近六百人,兩百畝水稻不用半天時間全部割完丶脫粒丶暴曬,穀草高高碼在田埂邊。
曬糧食也得有地方,杜武提前讓人用青石板鋪了個曬場出來, 選的位置可以從早曬到晚。
糧倉也建了五個。
不下雨的情況下,稻穀暴曬四天就能入倉。
雜交稻和本地稻分開曬,分開儲存。
兩百畝稻田,收穫了一萬多斤稻田魚,小的一條三四兩,大的一斤多。
“放進來的時候都是小魚,長的可真快。”杜武高興地說。
糧食豐收,還有額外的魚,這樣種地讓人很有成就感。
周誠解釋:“稻田裡養魚不僅長的快,魚糞肥地能讓水稻長的更好,稻田裡長大的魚比河裡的魚更鮮,沒有泥腥味。
今年這些魚咱們自己吃,等明年種一兩千畝水稻,多養些魚做成燻魚賣。”
劉串兒問:“公爺,燻魚是不是殺好洗乾淨抹上鹽放在火上燻烤?”
一萬多斤魚得算下來每個人也就能攤上二三十斤,真放開肚皮吃兩三日就能嚯嚯完。
作為掌管廚房的大師傅,劉串兒覺得自己有義務安排好大家的伙食,不能大魚大肉幾天又接著吃糠咽菜。
他計劃今日每人安排兩斤魚,其餘的全都做成魚乾,每天都能嚐點葷腥。
“要複雜些,前面幾步是對的,抹上鹽醃製一天一夜,然後將醃製好的魚洗乾淨,將魚放到鍋里加清水,小火燜煮一刻鐘,記得魚腹向下。
火候一定要控制好,火大容易把魚肉烤焦。”
劉串兒認真記下。
周誠繼續說道:“最後一步就是燻用木炭和松木屑烘烤,木炭燒紅後鋪上草木灰,在鋪上松木屑,也可以用稻穀殼代替松木屑。
帶魚鱗的一面朝下,放在架子上燻十二個時辰。
這一步也要控制好火候,燻糊了就前功盡棄。”
杜武聽的在心裡甩頭,果然,做美食是件考驗耐心的事,還好他不用做。
“劉串兒,公爺又教你燻魚的做法,你可得做好了。”
劉串兒連忙保證:“二位爺,小的一定做好。”
周誠也是嘴上說說,讓他做他寧願不吃。
太麻煩。
這個做法他是從電視節目裡看的,當時只有一個想法,看著真好吃,做起來真麻煩。
還是不吃了。
現在有人做能吃現成的,當然不能委屈自己的嘴。
周誠第一次割稻穀,少爺們也是第一次,這回誰都沒叫叫苦叫累。
水稻是許鶴鳴負責管理,施肥,鋤草,除病蟲害,割稻穀他比誰都積極。
稻穀豐收讓他有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曬稻穀也不是輕鬆的活計,頂著烈日翻曬,保證每一粒稻穀都能曬到太陽。
最怕的遇到突然下雨。
有始有終,曬稻穀丶稱重的工作也歸許鶴鳴。
土豆已經收穫,玉米丶小麥高粱等作物也都陸續收穫。
少部分人繼續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