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馬王堆漢墓(第1/3 頁)
馬王堆漢墓,作為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其發現和研究為我們提供了關於漢代初期的重要歷史和文化資訊。以下是對馬王堆漢墓的詳細介紹:
一、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
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街道。
據地方誌記載,馬王堆原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家族的墓地,後因其上東西各突起土冢形似馬鞍,故 也稱為馬鞍堆。
二、考古發掘與發現
1972年至1974年,馬王堆漢墓先後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
墓葬的結構宏偉複雜,均為北側有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墓,槨室構築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槨 室周圍塞滿木炭和白膏泥,然後層層填土,夯實封固。
墓葬共計出土了包括儲存完好的女屍、棺槨、絲織品、帛書、帛畫、漆器、中草藥等在內的3000餘件珍貴文物。
三、主要墓葬與人物
馬王堆漢墓共包括三座墓葬,其中二號墓為漢初長沙丞相軑侯利蒼,一號墓為利蒼妻,三號墓為利蒼之子。
二號墓墓主軑侯利蒼約下葬於呂后二年(前186年),三號墓墓主利蒼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一號墓墓主利蒼妻下葬年代可能略晚。
四、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
馬王堆漢墓的發現為研究漢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及長沙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資料。
出土的文物中,絲織品、帛書、帛畫等展現了西漢時期長沙地區的工藝水平和社會風貌,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特別是女屍的出土,被稱為“東方的‘龐貝城’”,其儲存狀態良好,為研究古代屍體儲存技術提供了重要線索。
五、保護與研究
2013年5月3日,國家文物局將馬王堆漢墓列入第七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
2016年6月,馬王堆漢墓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2021年10月18日,馬王堆漢墓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和研究為我們揭示了西漢初期長沙地區的歷史文化面貌,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現揭示了眾多珍貴的歷史資訊,這些發現對於理解西漢初期長沙國以及當時社會的歷史、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對這些歷史資訊的詳細歸納:
漢代初期埋葬制度:
墓葬的結構宏偉複雜,三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墓,北側有墓道,墓底和槨室周圍塞滿木炭和白膏泥,體現了漢代初期獨特的埋葬方式和墓葬設計。
這種埋葬方式不僅展示了當時社會的葬儀文化,也為研究漢代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手工業和科技發展水平:
出土了大量的絲織品、漆器、帛書、帛畫等文物,這些文物展現了漢代初期長沙地區手工業的高度發展水平和精湛技藝。
特別是絲織品的出土,如素紗禪衣和絨圈錦等,代表了漢代最高的絲織水平,體現了當時紡織技術的先進性和創新性。
長沙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
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如帛書、帛畫等,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漢代初期長沙國曆史、文化的直觀材料。
這些文物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如宴樂、出行等,展現了漢代社會的繁榮和人們的生活狀態。
醫學和屍體儲存技術:
一號墓中出土了一具儲存完好的女屍,這具女屍的出土被稱為“東方的‘龐貝城’”,為研究古代屍體儲存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