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借屍還魂(第1/3 頁)
“古語有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老和尚體內的姬棄仇,毫無愧疚的說道。聽言於此,便覺得十分有道理,老和尚體內的元嬰之軀,笑著看向姬棄仇,眼神中滿是讚許,只是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隨著話音剛落便破開此地空間消失於茫茫黑暗之中。
獨留此地的姬棄仇,則是緩緩端坐在睡蓮之上,奪舍之法調換軀體,逆改肉身,即便是老和尚擁有,元嬰期大圓滿的修為,此刻體內的法力也是油盡燈枯。一時間的無數的歲月自魂海之中湧出,沖刷著端坐在魂海之中的姬棄仇的意識。
呆坐在此,便可觀千年人生!
···· ····
老和尚原本只是明覺寺中,一位燃燈和尚。明覺寺內,坐擁十二圓寂金身,身前的長明燈,自明覺寺誕生起,便未曾熄滅過。所以,身處明覺寺內的世人,皆知曉明覺寺向來有願必償。
幽幽燭火,金身垂暮,小和尚六歲便被父母拋棄於此,掌院方丈見其可憐便將他納入寺廟,賜名不棄,寓意再也不被拋棄。不棄和尚一直在寺廟中讀研佛經,在方丈的開導下,天資聰慧的不棄很快便獲得了燃燈一職,在燈火之中,與金身相伴。
一直在寺廟中生活到十四歲時,改變命運的是在某夜之中,為金身續油之時,悄然看見一個黑影自寺廟頂翻過,本以為是一隻野貓。未曾想在添油之時,身後的腰間悄然出現了一把匕首,死死抵住自己。生死之間的不棄,好言相勸,換來的是對方一記重錘,昏死在金身堂,直到被廟裡師兄喚醒,這才看見原本十二座金身,居然消失的一座。方丈開口問之,此前之言一一娓娓道來,問起窺見模樣沒?不棄,只說此人的聲音,有些熟悉,並未瞧見其模樣。
至此,明覺寺封廟七日,任何人不得出入。封廟的第三日,方丈獨自一人來到不棄的房內,告訴不棄,自己已經知曉那偷盜金身之人是何人,只是礙於不忍心,實在無法親自去見他,讓不棄前去勸解,讓其將金身放歸原位,一切罪孽自當有定數,自己將不在計較,只求其去後山的達摩洞懺悔數日以求佛祖原諒。
尚未見識過人心險惡的不棄,真就傻傻的去往道戒師叔的禪房,並告訴他,自己已經認出那晚之人,正是道戒師叔,願道戒師叔可以歸還金身,以免犯了諸多戒律。坐在房內的道戒聽見所言,只是微微一笑,招呼不棄便讓其向前來。緩緩走至床前的不棄只聽見道戒師叔說道;“偷盜金身的正是方丈,十二座金身在此數年間,被其一一盜走煉化,為了掩蓋金身的消失,容通方丈與我做了一個交易。”
未曾聽見交易是何時,熟悉的力度再次打在了不棄的脖頸上,又一次昏死過去的不棄,只依稀瞧見,有一雙熟悉的大腳站在自己身後。等到不棄自痠痛中清醒時,不棄發現自己身處漆黑一片的牢籠之中,四肢皆被鐵鏈所捆綁,靜悄悄的牢籠裡,只有振翅的蟲鳴,與打洞的地鼠。
久過片刻,不知何時,黑暗之中透出了一道縫隙,刺眼的光亮照射在滿是汙垢且稚嫩的臉龐,來人正是方丈。望著眼前這位如父亦如師的尊敬之人,不棄不解的問道;“方丈,為何?這寺廟難道不是已經在您的手中了嗎?如果您需要金身,即便取走,又何須如此的掩耳盜鈴?”
走至牢籠前的容通方丈並未回答不棄的問題,而是先如官府賜罪般宣判道;“今已查明,盜走金身之人,正是負責燃燈的不棄,此人監守自盜,現已經逃出寺廟,本方丈已命戒律主持,道戒外出抓捕,不日內便會將此狼心狗肺之徒抓回!”
難以置信的目光注視著容通,仍舊想問為什麼的不棄,還未開口,其便讓不棄回頭看。隨著方丈手中明火突起,射向四角掛燭之上,灼灼而明的牢房內,不棄詫然所見的是那道戒師叔被釘在牢架上。
“道戒捉拿不棄不成,反被誘惑,與那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