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繁榮的背後(一)(第1/2 頁)
朱棣的目光中帶著幾分探究與不解,他緩緩說道:“我想聽聽你究竟能夠給這個百貨大樓帶來什麼樣的巨大利益,這背後定有它的獨特之處。”
商人感受到朱棣話語中的威嚴與好奇,心中暗自斟酌,知道自己或許無意間觸及了某些敏感之處,於是連忙調整姿態,用一種更為謙卑且恭敬的語氣回應:“這位貴人,我不過是個普通的生意人,所做的無非是買賣之事。但這次的交易,確實非同小可。”
他嚥了咽口水,繼續說道:“我長期在雲貴川一帶經商,對這一帶的需求瞭如指掌。之前也曾多次從松江採購貨物,每一次的數量都在遞增。而這一次,更是傾盡所有,進行了一場鉅額交易。”
朱棣眉頭微皺,好奇地問道:“哦?那你說說,究竟是何等貨物,竟能讓你如此興師動眾?”
商人連忙解釋道:“陛下有所不知,雲貴川地區地勢險峻,物產雖豐,但農具卻相對匱乏。尤其是即將進入春耕之際,那邊的百姓急需大量的農具來耕種。我此次前來松江,正是為了採購這些農具。”
他頓了頓,補充道:“而且,我所需要的數量極大,絕非一般的小商販所能滿足。松江這裡的冶煉技術和工藝在天下間都享有盛名,所打造的農具不僅耐用,而且價格相對合理。因此,我才不遠千里,特地趕來此地採購。”
朱棣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恍然,但隨即又露出了幾分疑惑:“農具雖重要,但為何雲貴川的百姓偏偏要依賴松江的農具?難道其他地方就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嗎?”
商人搖了搖頭,神色中帶著幾分無奈:“唉,您有所不知。雲貴川地區多山,交通不便,加之當地工匠技藝有限,所打造的農具往往質量參差不齊。而松江的農具,不僅工藝精湛,而且能夠適應各種複雜的地形和氣候,因此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
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這次我所採購的農具數量之大,足以裝備整個雲貴川地區數萬戶人家的春耕所需。我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因此才特地趕來松江,希望能夠儘快完成這筆交易,將農具運回雲貴川,以解當地百姓之急。”
朱棣聽後眼中盡是疑惑之色。他微微前傾身體,雙手自然地交疊於身前,那姿態中透露出一種既專注又期待的神情,彷彿在等待著對方能夠給出更為詳盡、具體的解釋。他輕聲開口道:“此事實在有些模糊不清,還望能說得更具體些。”話語間,那語氣中蘊含著淡淡的思索與探尋之意,似乎想要從對方的話語中挖掘出更多關鍵的資訊。
商人滿臉誠摯,進一步詳細闡述道:“松江之所以成為我們雲貴川商賈心中的聖地,皆因這裡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鐵廠高爐。這座高爐所產出的鐵,質地堅韌,遠超我們雲貴川那些小鐵匠鋪所能鍛造出的鐵器。這不僅是因為松江鐵廠的技術先進,更在於其原料的精挑細選與冶煉工藝的爐火純青。”
“再者,松江的工廠不僅僅是生產鐵器那麼簡單,它們還專注於農具的製造。這些農具設計精巧,既考慮了實用性,又兼顧了耐用性,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從犁耙到鐮刀,從鋤頭到耙子,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滿足了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種植的需求。”
商人說到這裡,眼中閃爍著對松江製造的熱切向往:“自從陛下登基以來,推行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鼓勵耕作,減輕百姓的糧食稅賦,又大力興修水利,使得四川這個自古以來的天府之國煥發了新的生機。百姓們的生活日益富足,對農耕的熱情也日益高漲。特別是今年,氣候宜人,正是播種的好時節,大家都想趁著這難得的好年景,多開墾幾畝田地,多種幾季作物。”
“這樣一來,對農資的需求自然就水漲船高,尤其是農具,更是成為了緊缺之物。我們雲貴川的百姓,深知松江農具的優越,因此紛紛委託我前來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