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為啥人沒進化出金屬骨骼(第1/2 頁)
“不會吧?!”
徐行心中大駭,趕緊拿起剛剛那一小塊鈣與手裡的粉末做對比。
研究了半天他赫然發現… …
這倆玩意兒幾乎一模一樣!
可自己就買了這一個模型,那多出來的鈣是從哪裡來的?!
而那些消失的鈦粉又去了哪裡?!
徐行即便是再不可置信,也不得不嚥了口唾沫承認:
剛剛那些鈦粉已經進入了骨骼。
而這些鈣是被鈦粉從骨骼裡置換出來的… …
“我尼瑪… …”
徐行嚇的把手裡的東西一拋,趕緊開啟逗音搜尋起鈦的危害來。
百科裡介紹的是:
鈦金屬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
廣泛應用於牙齒的植入物、骨折內固定物、假肢、人造骨、人造心臟瓣膜、人造血管等醫療材料。
在正常使用情況下,鈦金屬對人體不會產生重金屬中毒的副作用。
也不會發生排斥反應,不會對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
徐行這才放下心來。
可緊接著一股巨大的疑問從他內心升起:
為啥自己的身體會主動吸收鈦粉呢?!
正當他疑惑不解時,手機裡相關搜尋的一條短影片引起了他的注意。
(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金屬骨骼#鈦骨骼)
好奇的點開播放。
影片前半段論述了人類骨骼結構的優越性,並否認了骨骼不是金屬的論述。
影片介紹道:
人類的骨骼其實是由30%的有機物和70%的無機物組成。
有機部分是蛋白質增加了骨頭的韌性,而且比單純金屬骨骼來說增加了自我的修復性。
而裡面的無機部分呢,為羥基磷灰石。
這玩意兒增加了骨頭的硬度。
這裡麵包含了磷酸鈣、碳酸鈣、氟化鈣、氫氧化鈣等鈣的化合物。
也就是說,這玩意兒其實就是金屬的!
只不過這些鈣是以離子的方式存在。
這樣的組合其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強大。
羥基磷灰石的摩氏硬度約為5.0,而銅和鐵分別為3.0和4.0。
羥基磷灰石的抗拉強度為150兆帕,雖然低於鐵的170~270兆帕。
但是羥基磷灰石的密度低。
在保持輕便的同時還擁有了非常好的強度。
有人用液壓機進行測試過,一根健康的骨頭能承受3噸的重量!
承重能力相當於板磚的三倍,安全帽的六倍!
所以人類的骨頭遠比一般的材料要堅固。
如果說羥基磷灰石有鐵一樣的密度,那麼它的強度至少是鐵的五倍!
但生物不僅需要強度,還需要輕便節能。
所以全金屬骨架並不是生物的最優解,因為它非常笨重。
而且人類骨骼為了進一步輕便。
往往往往都是管狀的中空結構以降低密度。
所以我們覺得人骨貌似很脆弱。
甚至連木棍都扛不住。
但其實經過訓練的人,譬如什麼鐵砂掌啊金鐘罩之類的。
其骨密度會高於普通人!
徒手劈磚,腳踹鋼管也不在話下。
所以骨骼真的非常非常堅硬。
如果給你裝上一身金屬骨骼的話,比如鐵的合金。
你的靈活性將大幅降低,走不了幾步就會氣喘吁吁非常耗能。
而且鐵的合金有生鏽的風險,它對碳基生物來說是有毒的。
但鈦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