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第1/2 頁)
村婦們只能坐在牛車上, 接著往城裡面走。也有一些有見識的人少不了要說說剛才的那一隊貴人們到底去哪兒了。
「我認得那馬車上的標記,我們家三嫂子的妹妹就在那家貴人的府上當差。衛國公府知道嗎?我家三嫂子的妹妹就在他們家三姑娘的院子裡面做二等僕婦。…」
薛寶釵用頭巾包住自己的頭和臉, 往前走了幾步, 跟在牛車後面專心的聽人家說話。
一路上也有一些人知道京城裡面的事情, 她們本就生活在京城附近, 對京城的一些達官貴人也是聽說過的, 所以這個時候就少不了議論。
「聽說那家人的孩子少,千頃地上就一根獨苗。這根獨苗雖然有兩個兒子,但是和他們家家大業大比起來就顯得人少了一些。」
「我看著不像啊,剛才過去的小爺可是有好幾個呢。」
「你這就不知道了吧?」剛才賣弄自家親戚在那府上當差的婦人,就得意洋洋的抖摟一些自己知道的訊息。「這家人呢,自家的孩子少,但是特別喜歡養親戚家的孩子,可是他們家的親戚又不多,算來算去也就和皇帝他姥爺家是親戚。可是皇帝他那個大舅舅也是一個短命鬼,前幾年一命嗚呼了,留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大一點另外一個還在襁褓之中。皇帝的小舅舅出去當差,家裡面老的老小的小,你說這怎麼辦?還不是送到親戚家去養著。」
其他人都在紛紛感慨,哪怕是皇帝他姥爺家,也未必比其他家過的順心。
只有薛寶釵一個人杵著眉頭想了一會兒,不經意的跟剛才那個婦人搭話,「大嫂子,要按您的說話,不是自己家的人根本就不用上心,那衛國公爺是怎麼對待親戚家的孩子的?」
她這麼一說其他人紛紛稱是,在這些村婦們看來,自家的日子過得本就不寬鬆,救濟下親戚可以,但是親戚長期吃自己家的,那就不得勁了。
還有些略微通透一些的婦人,在一邊紛紛搖頭「這樣可不是長久之法,自家的孩子還是要自家養著,雖然家裡老的老小的小,要是大的孩子能支應門庭,那就少去麻煩親戚,要不然這些親戚情分越用越薄。」
剛開始說話的那位婦人就不贊成這些,「咱們呀都是些窮鬼,不知道人家過日子是怎麼一個富貴法,我實話告訴你們,人在家裡面天天不缺吃不缺喝,幾個小人到了家裡面能吃多少東西?能穿多少布料?反正那家的老爺子是挺高興的,天天把那小的帶在這個跟前,說國舅爺的小兒子頗有靈性,是個中狀元的料。」
薛寶釵暗暗的鬆了一口氣,心裡面想著早些年和貴妃因為借了那邊的東風扶搖直上,才有了後來的好日子,如今兒子被養在那位公爺跟前,想來以後的前程也不會差。
就在她想這些東西的時候,話題已經歪樓,歪到了剛才這隊人馬去城外踏春的事情上。
「說不定啊,剛才那幾位騎馬的小爺,有一位是咱們說的那位小爺。反正啊,他們兩家的人長得都夠體面,白白淨淨的說話斯斯文文的,一看就知道是大戶人家的孩子。」
「要我說呀,只要是好好教養,都是斯斯文文的,要是吃的好穿的好,都是白白嫩嫩的,遠都不說,就咱們村裡面不也有幾家這樣的孩子。」
話題引到了薛寶釵身上。
「薛妹妹是有見識的人,聽說還認字,他家的小子又白又胖,見人還有知禮,這張小嘴還會說話,可見這孩子呀,不一定長在富貴之家才是體面。」
薛寶釵只有趕快推辭,「嫂子,您是不知道,我們家那小子也有調皮的時候,您見的時候都是乖巧乖巧的時候,你們沒看見的時候他也搗蛋著呢。」
薛寶釵這種人在什麼地方都能混得開,她這邊一說話旁邊有許多人反駁她,都說她太謙虛了,她養的孩子確實是一個懂事的好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