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第2/4 頁)
踩薟壞猛�徘櫸鄭 薄�
合議之後,封常清即刻帶領牙兵迴轉汴州,而高仙芝也著手準備出兵,一時間潼關上下人忙馬嘶地好不熱鬧,相比之下,倒是唐離自己輕鬆了許多,當日下午,長安欽使抵達,傳天子詔書準唐離回京報捷獻俘。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
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去歲領使職出京時,京畿道正是風雪漫天,而今重走這條舊路,已是春深正濃時節,縱然心中尚有掛礙,但面對如斯美景,唐離也不免沉醉。
過新豐縣不久已至灞橋,今日的灞橋早沒了往日迎來送往的喧鬧,橋這邊固然是空無一人,而靠近長安地那一側卻是冠冕雲集,皇城六部百官在政事堂首輔的率領下親迎平叛軍首戰回京報捷獻俘的監軍使唐離。
這是春日的上午,千餘玄甲護騎環衛的唐離依舊是一身儒衫打扮,春日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愈發顯得輕騎風流,灞橋另一側的楊國忠久久的注視著這個身影,雙眼中地神色複雜之極,正是眼前這個青年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毫不輕他賤他,也正是他不惜借出百萬貫鉅款扶植自己上位,同樣的這個青年曾一度成為自己最可信賴的知心好友,僅僅還在一年之前,他們
尚是親密無間。但舊有的一切都隨著小李相公的身去,身為外戚首領、首輔相公的楊國忠無論心下如何,都只能看著唐離與自己地關係漸行漸遠,從友人到政敵,如此急劇的轉變怎不令人唏噓。
“相公,相公!”,身後左側戶部尚書章仇兼瓊的小聲提醒驚醒了沉思感慨中的楊國忠,自嘲的一笑,肅手略整了整衣袖,楊國忠昂然抬頭首領著文武百官向橋上走去。
灞橋另一側,早已下馬步行的唐離加快了腳步,當先向剛剛踏上橋頭的楊國忠並百官隊伍道:“這只是初戰小勝,如何當得起諸位大人如此,楊相,折殺我了!”。
“陛下親下口詔。命政事堂率在京文武百官郊迎十里,若不是我等臣子勸的急,皇上更要親來!本朝若論聖眷,再無人能比得上別情你了!”,雙手虛扶唐離,楊國忠笑意晏晏道:“別情莫怪。我等這樣勸著,也是為將來留個退步餘地,若是初戰告捷便聖上親迎,那克建全功、凱旋還朝之日,這儀注該怎麼安排?”。
聽著楊國忠此言,想著數月不見的小皇帝,唐離心頭不免湧起一股暖意。心下雖是如此,面上卻不為所動。邊聽楊國忠敘話,邊向後邊隨來的諸部尚書含笑拱手為禮,“楊相說地是正理。為聖上分憂本是臣子本份,如何當得起陛下親迎”。
“首戰大捷,數萬敵軍束手稱降,阿史那承慶自殺,這豈能算得小勝?”,言至此處,楊國忠略側了側身子向百官道:“諸官以為如何?”。
錦上添花的事兒誰不想做,只是適才首輔相公在說話,容不上他們插嘴。此時見楊國忠丟出個話縫兒,眾人那兒還不介面奉承,一時之間“國之干城”等等言語蜂擁而來,唐離面前見到的都是一片燦爛笑臉。
正在這花團錦簇達到郊迎**的當口兒,百官隊伍後部卻聽著一聲清脆的咳嗽聲,隨後就聽一個年輕的聲音傳來道:“范陽叛軍不過二十餘萬,朝廷集結三十萬大軍半載有餘,耗費國幣千萬。數十百萬百姓流離失所,不過換來一場小勝……”,這年輕地聲音還待再說,便被此時正在唐離身側的御史中丞厲聲喝斷:“放肆!鮮于琪,郊迎唐監軍使乃是聖上旨意,爾難道是想抗旨不成?還不退下!”。
原本的好氣氛就此打斷,隨著唐離的目光看去,原本排序站在鮮于琪前面的官員都忙不迭的閃開身去。
唐離見這鮮于琪不過三十二三年紀,卻已穿著一身五品緋紅官衣,顯然是少年得意的新貴了。面對御史中丞的喝斥。此人雖住了口拱手彎腰聽訓,但眉眼間地神色並無半分懼怕之意,相反的卻隱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