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9章(第2/2 頁)
就意味著這地方可以墾荒屯田,產糧自給。有地有糧,這對很多願意移居海外的民眾來說,便是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雖然這裡看似未經開發的不毛之地,但眾人對此地的看好程度,卻是要超過了先前由錢天敦親自選定的伏波港。
畢竟伏波港那塊綠洲面積極為有限,就算今後能開墾一些農田,產出也養活不了太多的人口,多半還是得依賴於外部的物資供應。而這裡用不了太長時間,就能實現糧食自給,開發建設的難度也會相應更小一些。
當然開發此地所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是跟其他海外殖民地的初期一樣,就是沒有足夠的人口基礎來提供所需的勞動力,必須依賴於從外界引入移民。
儘管錢天敦一向都對異族移民的遷入和歸化不太感冒,但此地遠離海漢本土,就算是有金山銀山,也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到大量的國內移民。
所以對這個地方來說,比較現實的人口來源,估計還得著落在亞丁港及附近地區的奴隸市場上。
特戰師在附近偵查的區域雖大,但真正適合建設港口的地方,其實也就只有向北伸入亞丁灣的一個小小半島而已。這個半島向西捲曲,形成了天然的避風港,雖不及亞丁港的港灣,但在曼德海峽附近地區也實屬難得了。
經過兩天的短暫勘察後,錢天敦便已基本劃定了未來的港口、軍營和城區,不過接下來的開發建設,或許得需要數年時間方能實現。
先前在伏波港,錢天敦只留下了一個工兵連和少量作戰部隊,而在這處新選定的落腳地,他卻是任命了手下一名營長作為此地的負責人。
這意味著此地將擁有更大的自主許可權和更多的人手,由此足見錢天敦對這裡的開發前景寄予了厚望。
與在伏波港的做法一樣,錢天敦也再次舉行了簡單的工程奠基儀式,並且命人篆刻石碑記錄海漢來到這裡的事蹟。
至於這處新港的名字,錢天敦早就準備好了,將這裡命名為“鎮海港”。
“鎮海港?好名字啊!”董尚義搖頭晃腦地品評道:“鎮海伏波,遙相呼應,正好將這阿拉伯半島轄制在中間,大人真是深謀遠慮啊!”
李元德也應道:“此地向北三百里便是紅海,所謂鎮海,應是鎮撫紅海之意!大人,看來我們接下來就要去紅海了吧?”
錢天敦笑著點頭道:“正是如此。”
:()1627崛起南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