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荀息假道伐虢:巧施妙計,攻城略地(第2/4 頁)
2. 提出假道伐虢之計
荀息在準確把握局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假道伐虢之計。他建議晉獻公先派人送上寶馬和美玉等珍貴的禮物,賄賂虞國國君,請求借道伐虢。荀息深知虞國國君虞公貪婪成性,一定會被這些價值連城的寶物所吸引。只要虞國國君接受了晉國的賄賂,就有可能借道給晉國。一旦虞國借道給晉國,晉國就可以迅速出兵攻打虢國。虢國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必然會被晉國擊敗。
荀息還向晉獻公詳細闡述了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和預期效果。他指出,虞國和虢國雖然是盟友,但兩國之間存在著矛盾。虞國國君一直對虢國的強大感到不安,擔心虢國會對虞國構成威脅。如果晉國能夠給予虞國足夠的利益,虞國國君很可能會背叛虢國,借道給晉國。此外,晉國的軍事力量強大,只要能夠迅速攻佔虢國,就可以震懾虞國,使其不敢輕舉妄動。最後,荀息強調,假道伐虢之計不僅可以實現晉國的擴張目標,還可以削弱周邊國家的實力,為晉國成為春秋霸主奠定基礎。
三、實施過程
1. 賄賂虞國
晉獻公聽從了荀息的建議,決定派人賄賂虞國國君。他精心挑選了一批珍貴的寶馬和美玉,這些寶物價值連城,令人歎為觀止。晉獻公派遣使者帶著這些寶物前往虞國,使者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滿懷信心地踏上了征程。
使者來到虞國,見到了虞國國君虞公。他向虞公獻上了晉國的禮物,並說明了晉國的來意。虞公看到這些寶物,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他被這些寶物的價值所震撼,心中大喜。他原本就對虢國的強大感到不安,現在晉國主動送上禮物,請求借道伐虢,他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虞公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晉國的請求,並與晉國簽訂了盟約。
然而,虞國的一些大臣卻對國君的決定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虢國和虞國是盟友,晉國的目的不純,借道給晉國可能會給虞國帶來災難。但是,虞公被眼前的利益衝昏了頭腦,根本聽不進大臣們的勸告。他認為,晉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與晉國結盟可以保護虞國的安全。而且,他相信晉國在攻佔虢國後,一定會給予虞國更多的好處。
2. 借道伐虢
虞國國君同意借道後,晉國迅速出兵攻打虢國。晉軍在荀息的率領下,兵分兩路,一路從虞國借道,直撲虢國的都城;另一路則從晉國出發,繞道虢國的後方,形成夾擊之勢。
虢國國君得知晉軍來襲,急忙組織軍隊進行抵抗。但是,由於虢國毫無防備,加上晉軍實力強大,虢軍很快就陷入了被動。晉軍在荀息的指揮下,勢如破竹,虢國的城池紛紛陷落。虢國國君見大勢已去,只好率領殘部逃往洛邑。晉軍乘勝追擊,佔領了虢國的全部領土。
虢國的滅亡,使得周邊國家大為震驚。他們意識到,晉國的實力已經不可小覷,必須加強防範。而虞國國君此時還沉浸在晉國給予的幻想之中,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毫無察覺。
3. 滅虢後的局勢變化
虢國的滅亡,對周邊國家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晉國的勢力範圍得到了進一步擴大,成為了春秋時期的一個強國。而虞國則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虞國國君原本以為晉國在攻佔虢國後,會給予虞國更多的好處。但是,他沒有想到,晉國的野心遠遠不止於此。
晉獻公在滅虢後,並沒有兌現對虞國的承諾。相反,他開始謀劃如何攻打虞國。荀息向晉獻公建議,利用虞國國君的貪婪和短視,再次向虞國借道,然後趁機攻打虞國。晉獻公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可行,於是決定再次實施假道伐虢之計。
四、再次借道滅虞
1. 晉國的下一步計劃
晉獻公按照荀息的建議,再次派人向虞國國君送上禮物,請求借道攻打虢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