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蠽蟟螝(第1/2 頁)
楊審開始上課,下面的將領學得並不認真。加上天氣炎熱,許多人都抓耳撓腮。
王宵在一邊看見,不由皺起眉頭。這個學法,他們一天能學幾個字?這些是成年人,跟少年兒童不同,用背千字、三字經的辦法,愈加昏昏欲睡。
看了一會,王宵揹著手,慢慢向自己帳房走去。該想個辦法,改變軍中的看法,讓他們能夠主動學習才好。可要改變人的觀念,又談何容易?僅僅靠嘴說是不行的。嘴說有用,許多事情就好做了。
回到帳房,王宵在桌前坐下。拿起蒲扇慢慢扇著,一個人在想。
現在軍中的人不想識字,肯定是有這樣做的社會基礎。不改變這個社會基礎,而只是跟他們說要識字,要讀書,一切都是空談。大宋立國時,宋太祖還說過欲讓天下武人盡讀書呢,結果如何?
宋朝的風氣,很多是從五代傳承來的。五代那個社會,讓人讀書不是害人嗎?想到這裡,王宵輕輕搖了搖頭。一時之間,還真沒有好辦法。只能夠自己強行命令,誰能學會是誰的運氣。等到以後,軍中要建立起鼓勵學習的制度來。比如升職,比如一些職位任命,必須識字,才能改變大家的看法。
站起身,王宵來到帳門前,看著外面的將領,突然覺得有些無奈。開封城裡限制太多了,很多事情無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是有能做的,也會因為沒有錢做不成。
這個時候,王宵有些嚮往回鄉的日子。記憶中,甚至回想起了家鄉的景色。六月中旬,附近的河裡有許多魚,各種各樣。附近的山裡,有許許多多的果子,形形色色,許多都叫不出名字。也許只有回了家鄉,自己才能大展拳腳吧。
想起這些,王宵出了帳房,到了空地上的一棵大柳樹旁。彎腰去看,見地上許多小洞。這是蟬的幼蟲鑽出來時留下的痕跡。此時正是盛夏,蟬鳴正盛。
左右無事,王宵彎著腰,在上仔細尋找。果然,就見到了小小的土眼。用指甲輕輕一摳,這眼便就大了起來,裡面一支金蟬張牙舞爪。
王宵微笑。這是自己前世最喜歡做的事情了。小時候每到夏天,就拿把小鏟子,穿梭於村子附近的樹林。這種地上的小眼,王宵看一眼,就知道里面是不是金蟬。這一種本事,在同伴中是非常值得驕傲的。要知道地上的蟲子有很多,有各種各樣的小眼,能一眼分出金蟬的人可是不多。
記得村裡有一棵大櫻桃樹,樹下金蟬最多。到了夏天,地上的小眼密如篩眼一般。可惜樹在人家門口,是不許小孩子亂摳的。
把小洞裡的金蟬取出來,放在手心,不斷把玩。這個時候,王宵好像回到了小時候,不再受紛繁世事的打擾。玩了一會,王宵去找了塊木片,圍著空地的幾棵大樹底下,專心找起來。
金蟬要到了傍晚的時候才會出洞,現在下午時分,提前掏出小洞的並不多。不過王宵到底經驗豐富,又沒有人來爭搶,不多時就找了一大堆。
那邊楊審下了課,揉著額頭。見那邊王宵興致勃勃地亂轉,便與曹智嚴一起過來。
到了跟前,見王宵用一塊布兜著,裡面一大堆金蟬。兩人看了會,曹智嚴皺眉道:“小舍人,你抓這些東西做什麼?”
王宵直起腰,笑道:“抓了當然是來吃了。此物名蠽蟟螝,出土蛻皮就是蟬了。像此種大的最是肥美,小的那些都不中知。拿來用油炸了,最好下酒,極是美味!”
曹智嚴聽了不住搖頭。自己活了這麼大,還沒聽說有吃這種東西的。
<center></center>
這種東西當然是有人吃的,再向前一千年也有。不過,大多吃的是樹上的蟬,這種還沒有出土的吃的人就很少。這種東西,直接用火烤了,或者用油炸了都是美味,其他做法就並不太好吃。只是宋朝之前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