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農工商(第1/2 頁)
吃飽穿暖,過上太平日子,這樣簡單的要求,對這個時代的人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了。以前就是太平的時候,朝廷軍費花了許多,軍中士卒的日子還是難過下去。
想了許久,楊審點了點頭:“小舍人說的有道理。就不知道官兵認不認,願不願意接受。”
王宵笑了笑,沒有說話。軍人計程車卒都安置在了新的村子裡,說得難聽一點,相當於官府手裡面的人質。他們怎麼能不認?只是接下來的一年,由於沒有產出,會被很多質疑罷了。
不再討論此事。
王宵指著桌子上面的圖,道:“提高官員將領的俸祿,我們手裡就要有錢。不能像以前一樣,說是發多少錢,結果大量折支。日子過得順心了,戰場上面官兵才能盡心搏殺。你看這裡,我列出了可能賺錢的,要投錢下去。經營得好了,錢糧自然就來了。”
楊審看桌上的圖,上面自州府以下,列了許多專案。
第一個就是交引,只是上面打了一個叉,不知道什麼意思。
見楊審滿面疑惑,王宵道:“交引是賺錢的法子,對社會也有大作用。只是現在地盤太小,又是新立,做不起來。上面打個叉,就是現在不行,留待以後的方法。”
自近百年前益州出現了交子,錢引在宋朝被推廣。有的時候發展得很好,後來缺錢,這業務慢慢就壞掉了。對於官府來說,金融是最重要且最容易賺錢的方法。只要有實力,必然要做的。
指著桌子上的紙,王宵接著道:“說到賺錢,無非是農、工、商幾樣。農我們有新建的村子,只要安排個專門的人管著就好。其實是工。工賺錢的方法有許多,我這裡寫了幾個我想到的。”
楊審湊前去看。見工的下面,寫著衣食住行。衣的下面是織、染、裁縫。不需要王宵解釋,楊審便就明白,是要建織布、染色和做衣服的工場。這不稀奇,宋朝本來就有。金軍南下之前,開封府裡有大規模的作坊,專門為皇室做衣服。只是一般的州府是沒有的,也不知道王宵要怎麼來賺錢。
食的下面,第一項寫的就是酒樓。楊審只能苦笑。看來不需要自己去找買主了,王宵這裡就可以把自家酒樓買下來。第二項則是酒醋作坊,這也是每州都有的。第三項,則是糕點作坊,以前沒有見過。
王宵道:“人們最喜歡只果子,只是現在沒有專門作坊。我們找幾個手藝精巧的,專門建一處做這個的作坊,必然賺錢。亂世之中,只有官府能保證原實不缺。”
楊審想不出能做什麼糕點,怎麼賺錢。只是不與王宵分辨,接著向下看。
下一項,就是屠宰場。不必問了,必然有官府養的豬羊,專門屠宰,賣給百姓賺錢。下面就是豆腐坊、榨油坊。都是一看就知道是做什麼的。
再後面是住。第一項就是客棧。由官府出面,蓋些客棧貨場,供人住宿收錢。宋朝一般的州里都有宅店務,城中大量房屋是官府所有,收取租金。這一項依此而來,非常平常。
不過除了客棧,還有一項住宅。是說由官府組建一支建鞏隊伍,專門建設房屋,或租或賣。這是以前沒有見過的。官府建房,都是徵發徭役,哪裡這麼多麻煩。王宵要自己組建隊伍,看來是要減輕百姓的負擔。楊審點點頭,倒與王宵的表現相符。
再下面是行。寫的第一項,就是郵遞。郵遞古已有之,宋朝主要傳送公,由樞密院管轄。第二項是供銷社,卻是從來沒有見過。
見楊審詢問,王宵道:“這是為了方便民間通有無,專門設的。一頭是供,一頭是銷。供的這一頭聯接鄉間百姓,工場坊務,世間萬物無所不包,南北百貨無所不有。銷的這一頭聯接城市和市集,把貨物賣出去。既方便了百姓,也賺些錢財。”
<center></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