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1/5 頁)
林子軒這麼做也是為了好玩,這個時候,京城人對於過年不讓放鞭炮還挺有意見,畢竟是一種習俗,聽不到鞭炮響,感覺年味就淡了。
開業儀式結束,願意到飯店吃飯的去吃飯,想離開的可以離開了,結果人跑了一半。
年底的時候京城的飯局多,大家都比較忙,留下來的都是和林子軒他們關係特別好的。
一行人來到友誼賓館,訂好的飯菜又退不掉,不吃浪費了。
剩下的二十幾個人擺了兩桌,一桌是男人,一桌是女人,大家說說笑笑的挺開心。
“咱們照張相吧,算是開業留念了。”吃的差不多了,喜歡熱鬧的劉曉青提議道。
這個提議得到了認同,出去一問,友誼賓館就有照相機,在座的人都是影視工作者,家裡不缺照相機,不過回去拿太麻煩。
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分成前後兩排,男人站在後排,女人站在前排。
林子軒作為公司的董事長站在了後排的中間。
他的左邊是葛尤和姜聞,右邊是馮曉剛和趙寶鋼,還有張國粒、王志聞和陳導明,王鍾軍和賈章柯站在了最邊上。
前排是慕姍姍和劉曉青等人,林曉玲半蹲在最前面。
拍攝照片的是友誼賓館的經理,隨著閃光燈的亮起,這些人的面容留在了膠片之上。(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一章 常客
辦完開業儀式,好夢公司今年的工作告一段落。
由於《炊事班的故事》中那幾名演員要參加春晚彩排,電視劇的拍攝暫停下來,過了年繼續,只剩下兩三集的內容,不用太趕進度。
忙碌了一年,也需要放放假,緩一緩。
接下來的時間,林子軒推掉了不少飯局,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接送慕姍姍上下班。
早上把慕姍姍送到華國電視臺,然後開車到雙方的父母家裡,看看有什麼要幫忙的,或者就是坐下來說說話,聊聊天。
自己開公司就是好,不用按時上班,可以自由的支配時間。
有時候他就在華國電視臺待著,坐在下面當一回觀眾,看著春晚的彩排。
他是華國電視臺的常客了,熟人很多,臺領導都認識他,在裡面進進出出的也不會有人管,一些節目組的編導甚至會和他談談節目策劃的事情。
慕姍姍在《我在美國的180天》這本書裡提到了不少舊事。
像是《方大綜藝》的開播,雖然只有寥寥幾筆,寫的不很詳細,卻讓人看到裡面有林子軒的影子,包括《文化訪談》也是林子軒一手策劃。
這讓他在華國電視臺內部小有名氣。
當然,這只是一個原因,還有個原因是因為他畢業於京城廣播學院。
毫不誇張的說,在華國電視臺工作的人員大多都畢業於京城廣播學院,一個是專業對口,還有就是這是國家分配的結果。
電影學院的學生分配到各大電影廠,廣播學院的學生歸廣播系統管理。
在華國電視臺,京城廣播學院畢業的學生組成了一個圈子,他們佔據了各個重要的崗位,雖然內部也有矛盾,但總是一致對外。
對林子軒來說,這些人都是校友,很容易混進這個圈子。
這兩年,華國電視臺做出了不少改變。
綜藝類節目越來越豐富,新聞類節目變得鮮活起來,不再那麼呆板。
比如早間大型新聞類節目《華國時空》,更為專注於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這次找林子軒的人是華國電視臺新聞評論部主任孫玉聖,新聞評論部剛剛成立,在華國電視臺二樓的一個角落裡辦公。
《華國時空》正是孫玉聖一手策劃和製作,在1993年5月播出,受到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