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混沌的時代——第十章:歷史的拐點(8)(第2/5 頁)
。
這個時代的工匠們,經驗不可謂不豐富,技術不可謂不熟練,然而依靠他們卻幾乎完全沒有辦法實現任何技術上地革新。
原因很簡單。這些工匠非常出色,但卻缺乏必要的數學理論基礎。
無論是現代物理學還是現代化學,都必須使用數學作為基本的研究計算工具。李文革自己所擁有的數學知識或許已經足夠發起一場技術革命,然而李文革不是數學家。甚至不是一個擁有數學頭腦的聰明人。因此他雖然有足夠的數學知識,卻不知道該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成超越時代的生產力。
科技的進步有兩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第一個是先進的科學理論的誕生,第二個是實驗科學的興起。這兩個無論哪一個,都需要紮實的數學基礎做支撐,否則便都是鏡中水月。
李文革來到的這個時代,西方還在阿拉伯帝國的夢魘中掙扎呻吟,沒有任何現成的技術可以引進,沒有任何現成的先進工具和武器可以自外部世界獲得。一切都只能靠自身的科學發展和技術積累。面對如此困境,大力發展數學是李文革唯一的選擇。
有的時候看起來最笨的辦法,卻是唯一的捷徑。
葉家夫婦的加盟確實令李文革如獲至寶,任何一個時代的科學家都永遠是科學家,這一點不因基礎知識的多寡而變化。李文革堅信這一點,愛因斯坦之所以會成為科學巨,並非因為他恰巧發現了相對論,因果邏輯完全相反。他能發現相對論,完全是因為他是愛因斯坦。
牛頓說自己之所
看得遠一些,是因為站在了巨人地肩膀上。
—
實際上,世界上有無數人每天都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上,然而他們卻什麼都看不到。
這就是科學家與凡人的差距。
葉家夫婦給李文革帶來的,是兩雙能夠看得很遠很遠的眼睛。而李文革,只需要為他們提供巨人的肩膀就夠了。
三個月時間,葉家夫婦在李文革這個蹩腳地數學老師的傳授教導下一日千里地進步著。科學家級數的悟性讓李文革既讚歎又鬱悶,他讚歎的是,葉家夫婦記住阿拉伯數字及其個十百千萬排位規律只用了一刻鐘,他們學會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豎式只用了小半個時辰,掌握分數運算和手算開方花了兩個時辰,包括十字交叉法在內的因式分解這樣高度抽象的運演算法則夫妻倆只用了半日時間便能運用自如。數軸象限座標系他們研究了三天,三角函式則用了半個月,至於那些零碎的概念,比如自變數因變數、方程、函式、、正數、負數、實數、奇數、偶數等等,李文革都不知道這倆人究竟是什麼時候掌握地,彷彿自然而然的,根本不用他解釋,這些概念便自然而然地在人家兩口子的觀念中生成了,甚至有一天,李文革被祖霖在一張紙上寫下的內容嚇了一大跳。那是次序被徹底打亂了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祖霖完全是無意識地將這些日子一來所學過的所有一類符號總結歸納了一下,中國第一張字母表便這麼誕生了。至於讓李文革深感鬱悶的則是:同樣都是人,咋這對新知識滴接受能力差距這大捏?
教到後來,李文革終於逐漸發現這兩口子的一些區別了。基本上,葉其雨對所有和計算相關的知識均有著超乎尋常的理解和領悟能力。李文革甚至懷疑,自己即便是教給他廣義相對論,那六十四個足以將任何一個正常人繞暈地大方程在這位前任司天監太史令眼中也會變得條理明晰脈絡分明。丈夫如此,妻子卻又有所不同,祖霖的數學天分似乎更加側重於模型建立,這個美麗的少婦對幾何圖形敏感異常,其思維的縝密與她那個痴氣頗重的丈夫大相徑庭。以兩人的筆記為例,葉其雨地筆記紙上東一道西一筆如同鬼畫符。除了他自己沒人看的懂,而祖霖的筆記紙上則條理清晰邏輯分明,幾乎可以直接拿去當作教案使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