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八)永昌之暮(第1/5 頁)
“鐺…鐺…鐺……”
永昌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永昌皇帝朱和垠下旨,命在京內外寺廟道觀擊鐘萬杵,輟朝三日為齊王烺送行。
齊王朱慈烺,作為齊國的第二任齊王,他在任期間延續了自家父親齊文王對科技的研究,對大明和諸藩的團結政策。
在他執政下的齊國明明擁有強大的國力,但是卻從不持武而驕。
他對內多次蠲免齊國賦稅,對外積極幫助諸藩,是以他薨逝的訊息傳播開來後,內外諸藩皆為其擊鐘萬杵,前往西京弔唁的藩王世子不下百計。
冬月初一,大明為這位齊王上諡號“襄”,是為齊襄王,同時冊封齊王世子朱和埨為第三任齊王。
冬月初二,皇帝下旨,令太孫朱伯海,禮部尚書張廷玉前往西京城弔唁齊襄王。
永昌二十年正月初一,皇帝下旨全軍更換乾聖式步槍,至此揭開了大明隱藏的後手。
乾聖式步槍,這是乾聖十七年軍備院步槍局研究出的步槍,相比較天啟式步槍,乾聖式步槍所採用的管狀彈倉位於槍管下方,長彈簧向後供彈,能裝八發槍彈。
由於彈倉藏在前託內,因此在外形上乾聖式步槍與永昌式步槍差異不大。
該槍空槍重六斤,全槍長四尺,槍管長兩尺四寸,膛線四條右旋,槍口初速每秒三百步,有效射程一里,最大射程三里,彈倉容量八發。
相比較天啟式步槍只能打一發裝彈一發的簡陋手段,一次性裝入八發,拉動八次槍栓射擊八次的乾聖式步槍展現了碾壓式的火力。
據事後五軍都督府計程車兵訓練來看,使用該步槍計程車兵,最快能在一分鐘內射擊五十二次。
乾聖式步槍的出現,似乎變相告訴了諸藩,為什麼永昌皇帝會那麼輕鬆的批准內藩步槍貿易。
從乾聖式步槍的名字可以看出,大明隱藏的火器還有很多。
二月至十月,大明先後向諸藩二百餘國分別貿易天啟式步槍。
該槍價格以每支二十兩銀子販賣,子彈則是一兩銀子一百枚。
僅八個月時間,大明便將現役及庫存的八十二萬餘支步槍出售,同時出售了兩億四千餘萬枚子彈。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明公佈乾聖式步槍後,齊國居然沒有跟隨公佈、換裝,反而是一直使用著天啟式步槍。
不過即便如此,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相信,齊國會在火器這方面落後大明。
永昌二十年三月,大明在北直隸房山北部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火電廠。
據工部事後的奏疏記錄,房山火電廠一共投資二十萬兩白銀建立,使用的是兩臺二十五千瓦的交流發電機,每天能生產一千二百度電。
在這座火電廠建設的期間,工部在京城紫禁城及六部、五軍都督府、六科等衙門安裝了兩千四百多個吊燈,並做了防火手段。
七月,房山火電廠投入發電,自此電燈第一次出現在了軍備院以外人的視野中。
永昌皇帝對此很高興,並要求軍備院繼續研製高頻率的發電機,以此讓京城乃至天下的百姓都能在夜間看到電燈。
相比較大明軍備院的著急,齊國並沒有著急將電力用於權貴和官員們的生活中,而是集中電力來應對科學院的電力系統。
九月,齊國長史張萬祺上疏,稱齊國識字率已經達到九成五,建議將大學加入義務教育體系,齊王朱和埨聞言硃批同意。
臘月,由於房山發電廠發電裝置常有故障,導致宮中電燈時亮時不亮,這讓永昌皇帝大為不悅。
同月,永昌皇帝下旨擴建房山火電廠,以保障在京各處衙門能在夜間安心處理政務。
永昌二十一年三月,房山火電廠經過擴建,從兩臺二十五千瓦交流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