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3/5 頁)
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
那村莊依然安詳~
年輕的人們消失在白樺林~
……
畫面上出現了幾隻飛過的白鴿,女人和小孩的守望,讓看著的人心碎至極。
前蘇聯的音樂是很有特點的,林在山這首歌竟然唱出了前蘇聯的味道,這讓很多樂迷都很驚訝。
他們沒有想到,林大叔竟然作這樣的歌都會這麼的有感覺,他真是個全面的音樂奇才啊!
而聽著這樣的音樂,看著這樣的故事,很多人都觸景生情的生出了一種感傷的情緒。
就算沒有經歷過二戰,人們也都知道那時候的戰爭有多麼殘酷。
評審團的藝術家們,能感受到溫莎莎豪不炫技的在講著一個厚重的故事。
和前兩部視覺系的沙畫作品比,這部沙畫作品,走的不是技術流,而是人心。
但要說起來,這部沙畫作品的技術含量其實也很高。
畫面的變幻,是評判一部沙畫作品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之一,這部《白樺林》的構圖設計和變幻之流暢,體現了沙畫師很高的創作水平。
一直到現在,溫莎莎還沒有清過圖,她做出的所有畫面,都是在前面畫面的基礎上變化新生的。
這樣的流暢性,給評審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而她的畫風,走的是前蘇聯粗重有細的畫風,匹配著這個故事的劇情,讓人生出了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這畫風不是十足的細膩,給人帶來的情感衝擊,卻一點都不小。
戰爭還在繼續著,故事也在繼續著。
新生的嬰兒,並沒有給女人的家庭帶來太多的幸福感覺。因為很快德軍就打進了城市,毀滅了鄉村。
隨著激烈的金屬樂伴奏出現,溫莎莎從畫板兩側,瘋狂的往圖中的村莊上潑起了土。
每一潑,都伴隨著一聲爆炸音的節奏。
不用任何的解讀,觀眾便能看出來,寧靜的村莊毀滅在了炮火之中。
伴著激烈的音樂,這樣的潑沙衝擊,給人帶來的震撼,一點都不比電影中的炮火場面差。
遠在倫敦的楊青霞,看到這一幕,秀眸瞪得大大的,心中的震撼溢於言表!
她沒想到用沙畫來講故事,帶給人的戲劇衝突,會有這麼的強烈!
這樣的表現手法真的很精彩啊!
評審團的藝術家看到這一幕也都頻頻點頭,對溫莎莎的設計很是青睞。
背景音樂這時變成了前蘇聯歌曲《漆黑的夜》。
這首歌是林在山臨時創作的,也是他自己錄唱的。
耳朵不好的人,可能聽不出來這段音樂是林在山唱的,因為他唱的是發音很不標準的俄語,完全是從另一位面學的舌。
但耳朵靈一點的人,能從這個滄桑的嗓音中尋到一絲林在山的味道。
楊青霞便聽出來了,這首歌好像是林在山唱的,這讓她倍感驚訝!她沒想到林在山連俄語歌都會唱!雖然唱的不太標準吧,但這大叔的涉獵可夠廣的!且他的這些配樂,給故事烘托的如此到位,這技術都可以去做電影配樂了!這是一個全面的音樂天才!
在《漆黑的夜》的歌聲伴奏下,溫莎莎從毀滅性的村莊圖景中,畫出了很多張倉皇的面孔,這象徵著很多人都在殘酷的戰爭中流離失所了。
女主人公抱著孩子,也離開了被毀滅的家鄉。
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的過著,她始終沒有聽到愛人的訊息,這讓女人變得越發的憔悴了。
這一年,她帶著孩子又來到了曾經許下愛情誓言的白樺林下,等待著愛人的訊息。
但這時,音樂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