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2/2 頁)
iddot;弗蘭克說的話言辭激昂:&ldo;那又怎樣?你應該振作起來,帶著尊嚴去面對死亡。我們將是烈士,即使過五十年,德國人民也會承認我們是英雄的。他們會把我們的骨頭用大理石盒子裝著,安放在巨大的國家神殿之中。&rdo;戈林這番慷慨陳詞,與其說是精神病的表徵,毋寧說更像是綿延不絕的歷史回聲。
希特勒心中的榜樣
對於彼得一世的好戰,俄國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有過這樣一段描寫:&ldo;彼得幾乎沒有經歷過和平時期,一生總在同誰搏鬥,一會兒同姐姐,一會兒同土耳其、瑞典,甚至同波斯。從1689年秋天索菲婭的統治垮臺起,彼得在位的35年中,只有1724年這一年和平度過,而在其他的年份裡總共不超過13個月沒打仗。&rdo;彼得攫取了裡海西岸、南岸地區,獲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和沿岸地區,雖然吞併之地的幅員,遠不如葉卡特琳娜二世和史達林所得那樣堪稱遼闊,但他為俄國搶到了夢寐以求的出海口。俄國人尊之為&ldo;大帝&rdo;。
如果說被尊稱為&ldo;大帝&rdo;的彼得一世和腓特烈大帝對外擴張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山河殘破,其罪之重,其孽之深,恐不及希特勒,那麼成吉思汗(1162‐1227)則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了。《元史》稱,成吉思汗&ldo;滅國四十,遂平西夏&rdo;。至於蒙古大軍過後的破壞性,依照吉本(1737‐1794)的描寫,&ldo;從裡海到印度河數百英里廣袤的地區遭到摧毀,過去裝點著人類勤奮和努力的成果,經過四年的蹂躪,在爾後五個世紀都無法恢復。&rdo;
在成吉思汗成就霸業的過程中,殺戮之兇殘,千古罕見。中國史家屠寄(1856‐1921)在《蒙兀兒史記》中用的說法是,&ldo;軍鋒所至,屠劌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rdo;;法國史家格魯塞在《草原帝國》裡則稱,&ldo;成吉思汗被看成人類的災難之一&rdo;,&ldo;他使恐怖成為一種政體,使屠殺成為一種蓄意的有條理的制度&rdo;。大屠殺,是蒙元軍隊的一種習慣性的思路和做法。《元史》中就提到,&ldo;國家為制,城拔必屠&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