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開籠,盡瞭(第1/4 頁)
作為21世紀的人類,可能會高估二十年後的科技發展,卻難以想象四百年後的物理科技。因為前者是建立在技術樂觀發展的模式上的,而後者的時代往往在基礎物理上取得了超出前人思維概念的突破。
例如,在21世紀,近古時代,人類能所想到的星際航行,跳不出冬眠倉,飛船粒子推進器,以及幾千人,幾萬人抵達另一顆恆星照耀的行星後種玉米,遭遇外星生物的種種事宜。
然而,在26世紀,對基礎物理觀測進行突破後,人類確定了一件事:地球所在的這個宇宙物理區域,各種物質的能級太固定化,不適合星際飛船航行的條件。
那該怎麼辦?——陰溝中無法行駛巨輪,那就找大海。
現在的地球人會理所當然的去想:讓科學家將人類和生產工具連同足夠的資訊焓,傳送到適合的物理區域內,讓人類建造宇宙星港,然後量產星際艦隊就行了!
宇宙呢,是無窮大,且不平滑的。
地球主世界這邊的物理條件是“旱地“,其他地方也許就是海洋。
主世界化學火箭、粒子推進器的科技無法探索宇宙,在其他物理條件下,可能就是一步登天。
怎麼說呢,也正是因為地球物理條件的穩定啊,人類在機械科技、材料設計方面發展到了極高的水平。
也就是主世界時空太穩定了,必須要藉助星體規模的引力扭曲,同時應用龐大工業科技設施(引力井),才能進行觀察操作。
在26世紀前,主世界的地球人可以說是被鎖在一個籠子內,然後,看海!看著星海,然後無奈地盤算著自己製造的太空飛船技術。
最後yy著,這些太空舢板能不能在物質漏完前抵達另一顆星星上。
現在,地球人出來了。
一百億瘋狗出籠。咳咳。
……
多元位面,其實是一個以地球主世界為中心的人類痕跡圈。
首先要言明一個事實,任何科技在運用前,其原理現象可能已經被人類意識在不知不覺中順其自然應用了。
例如古人可不知道化學上的置換反應,但卻知道如何用溼法鍊銅。
如今,透過引力井進行位面穿梭,是建立在現代科技和現代人類生命科學的基礎上。
二十世紀末期的粒子對撞機,證明可以產生地球沒有的粒子痕跡,這表明宇宙大爆炸會誕生其他粒子、物質,甚至世界。
現在如何抵達那樣的世界?對撞機實驗能夠突破地球所在的空間薄膜。
現代的人理所當然的知道,穿越就是在地球中心這個穩定的引力點上,砸開空間薄膜,然後將資訊投射,隧穿過去。
當主世界的文明,第一次讓意識穿梭時能攜帶足夠的思維出發,同時攜帶足夠的思維回來——就如同大航海繞地球一圈事實上證明地球為球,證明了位面的存在。
這是證明,不是發明。
因為自然情況下,意識本來就是可以穿梭的!只是這個現象過去沒法精確測定,所以無法確定。
人類會做夢,大部分夢境資訊,都是白天資訊所感,但是少部分光怪陸離的資訊來源讓人費解。
再者,就是人死後意識也會離開這個世界,偶爾也會獲得足夠的能量,也許會帶著部分記憶資訊離開。
二十一世紀就有這麼一種‘迷信’,雷劈而死,靈魂突然有了足夠的能級,可能會穿越異世界。
……
不過當代時空部門,對雷劈穿越的事情,並不能進行否認。這有點像冷笑話,但是,現代的地球人覺得近古網路時代的假設有那麼點道理。
在已經探測的某些亞位面上,人們確定了很多地球文化的痕跡,這類文化跡象,有二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