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未來的路(第1/3 頁)
九二年元旦剛過,還沒開始過年呢,李麥芒就突然收到通知,讓她親自接待到麥芒工廠參觀的人。
剛開始還一頭霧水的李麥芒,在看到總工程師的時候,才知道為什麼是她親自接待。
她也想起來,今年正是這位總工程師南下的時候。
一眾人坐著幾輛觀光車,慢慢悠悠的參觀著工廠。
現在的麥芒工廠太大太大,靠雙腿走的話,一天也走不完。
工廠有專門的班車,每個單位的工人都是乘坐班車,直接到自己單位所在的區域。
總工程師雖然年齡已經很大了,還是堅持著參觀了一天,親自下車間視察,還有研究所……
離開之前,他跟李麥芒單獨談了一場,沒有人知道他們談的什麼,只是出來的時候,總工程師看起來很高興。
離開的時候,還勉勵麥芒工廠全體員工,說他們為改革開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望以後能繼續努力,改革開放需要他們。
在場的工人都很高興,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總工程師,握手時還有人激動的留下眼淚。
總工程師這次南下有很多地方玩去,不能在這裡過多停留,第三天上午就出發去了另一個地方。
李麥芒看著漸行漸遠的車隊,她知道,改革開放要進入加速階段了,人力資源也會成為這一時期最寶貴的財富。
九十年代到千禧年是我國人口紅利的黃金時期。
在這段時間裡,勞動力人口占比巨大,同時社會上也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和相對良好的工作環境。
等到一零年之後,人口紅利進入衰減期,勞動力人口占比雖然依舊較大,可工作環境已經愈發惡劣。
這樣的程序是種必然,不是說一兩家企業對員工好就能改變的,畢竟,一兩家企業不可能容納所有的勞動力。
現在先不想這種事情,她還要先解決工廠的事。
在此之前,工廠裡的員工對工廠的歸屬感特別強,因為麥芒工廠是最好的工廠,工資高,福利好,還是大工廠,工人們覺得自己能在這裡幹一輩子。
現在不一樣,隨著改革浪潮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其中,不少人自己當老闆也開始掙錢,而且工廠為了爭奪更多的工人,工資也都不算低。
對於工人們來說,小工廠和起步階段的工廠更容易升職加薪,麥芒工廠員工太多的缺點就是,升職困難。
這兩年已經陸陸續續有員工離職,自己下海經商,而且還都不錯,都掙到了錢。
在麥芒工廠的這段時間,工廠有夜校,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天南海北的報紙都有,電視機手機這些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在工廠裡,接觸的是最新的科技產品,工廠也一直是行業領頭羊,在工廠裡或多或少都學習到了一些東西。
這些東西在後來的人看來,可能不值一提,畢竟等到網際網路發達的時候,網路上各種各樣的民間專家層出
不窮,各行各業的技巧秘密人人都能說一點。()
在這個年代不同,人們的訊息相對閉塞,知識面也不夠廣,他們在麥芒工廠學到的東西,走出去足以讓他們吊打大部分的競爭對手。
?本作者木頭山提醒您最全的《八零年代回國建廠》盡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在改革的風口浪尖,豬都能起飛,更別說他們不是豬。
再硬的技術,也抗不過人心,人心思動,好聚好散。
也有人想看麥芒工廠的笑話,李麥芒偏不讓他們如意,每當有工人帶著愧疚感來辭職的時候,工廠都會祝他們大展拳腳,希望他們不要忘記在麥芒工廠工作的日子,也希望他們將來能善待每個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