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何人護航(第2/2 頁)
斬首示眾,打算用這種方法來鎮戒那些造反或叛逆的人們。”呂端聽到這個地方忙說:“若是這麼處置了,可不是什麼好辦法。”於是呂端連忙上朝奏本,提出不要斬殺李繼遷母親的意見。他為了說服太宗,還引用項羽欲殺劉邦之父的故事相勸說,他說:“李繼遷是個反叛之人,今天殺了他母親,明天能逮住李繼遷本人嗎?如果不能的話,不就結下了更大的冤仇了,不就更加堅定了他的反抗之心了嗎?”太宗聽了呂端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問道:“照你這麼說,對她該當如何處置呢?”
呂端便把自己的想法講了出來,他說:“以本人想到的不算高明的辦法,請聖上想想,是否把她放到延州那個地方去,派人好好護養著她,以此招睞李繼遷回心轉意,不再造反。這樣的話,雖說李繼遷不可能馬上就降宋,但是,我們終究可以用他母親在宋來拴住他的心。至於他母親的生死大權,還不是掌握在我們的手裡。”
,!
太宗聽了呂端的這種深謀遠慮的想法,就採納了呂端的意見,將李母放在延州,並派專人侍奉起來,直到病死延州。雖然後來李繼遷並沒有因為母親被俘而投降,但他的兒子李德明竟然請求歸附,不得不說,是有宋朝對待他祖母的情份上。
太宗透過此事對呂端有了更深的瞭解,所以當有人說呂端糊塗時,太宗卻說:“呂端是小事糊塗,大事絕不糊塗!”
“啟稟陛下,呂端大人求見!”
“宣!”
“臣呂端叩見吾皇萬歲!”
“起來吧,賜座!”
“謝陛下!”
太宗看著呂端這張胖胖的像彌勒佛似的圓臉,不得不承認,比寇準那張討債臉讓人舒心多了。
不久前,太宗曾賜詩給呂端曰:“欲餌金鉤殊未達,磻溪須問釣魚人。”呂端心下明白,這是太宗以周文王自比,而把他比作晚年得遇的姜子牙。太宗能有如此託孤之意,必是自知時日無多了,想到這裡,呂端的心情沉甸甸的。
太宗緩緩開口道:“人常說心寬體胖,呂卿這體態,自是量大福大!”
呂端連忙笑著說:“下官自幼就愛吃大酒肉,故而生得比旁人肥碩一些!”
太宗也笑了,其實早在太平興國五年,寇準就向太宗推薦過呂端,說他器識非常,希望能早日用他。當時太宗不以為然說:“朕知道此人,是大家子弟,能吃大酒肉,其他沒什麼能耐!”是後來呂端的一些行為徹底改變了太宗對他的看法。
太宗沉吟了一會兒說:“昔日卿與寇準同列,遇事每讓他三分,所以有人說你是個躲事兒的人,可是遇上軍國大事,你非但不躲,反而主動干涉,實屬難得。”
呂端急忙說:“臣謝官家謬讚!寇準剛正,凡事:()朗月照乾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