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村落(第1/3 頁)
在城裡住了兩個晚上,一大早,張曉琿跟著大夥兒一起回鄉下的村裡。
他昨晚聽他爹給他詳細講解了村裡的大概情況。
村子叫莘莊,因為有一條河在村後流過,莘莊成為村落應該有一兩百年了,只是因為長年戰亂,在張家遷來之前早就滿目瘡痍,人口飄零。
張家遷入的時候也有別的家族同時遷來,所以莘莊是一個雜姓混居的村子,除了張家,還有劉家、陳家、孫家幾個大姓。
雖然剛遷來的時候大家都差不多,也有些家族是幾兄弟一起遷入的,但是幾十年下來,張家慢慢發展成了村子裡最大的家族,張老爺子是張家族長,也是莘莊村長。
不管他爹怎麼把功勞歸結為他曾祖父母治家有方,在張曉琿聽來只有一個原因:老張家實在是太能生了。
當年曾祖父母帶著兄弟三人千辛萬苦來到莘莊,一家子五口人,到他祖父這一輩,他祖父生了七個孩子養活了五個,留在莘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十六口人,他二爺爺因為老大老二都是兒子,現在連曾孫都有兩個了,他家人口最多,超過二十個,而三爺爺的孫子輩也比張曉琿要大,都該成家了的。
張曉琿有點疑惑,一個家族裡男丁這麼多,不需要服兵役的嗎?還有徭役。
花錢。張德源解釋,目前朝廷並不缺兵源,但是缺錢,所以只要交錢,便可以抵消分派到各個家族裡的徵兵和徭役的份額。
而張家每年的收成裡,這部分的資金儲備必須留下,雷打不動絕不能動用,寧願少吃一頓飯也要攢下這筆錢。
張曉琿心下了然。
在冷兵器時代,普通人上戰場,能活下來的可能性不足五成,再加上各種不可預見的危險,去當兵十有八九是回不來的了。而對於一個家族來說,保有人,特別是男人,才是家族壯大的必要前提。
可是人再多又有什麼用?被屠村的村子未必就沒有張家這樣的大族,一旦對上嗜血的惡狼,無非就是更多的待宰羔羊罷了。
張曉琿坐在他四叔的車轅上一路往南出了城門。張德源因為要備考接下來的舉人考試,沒有跟著回村,昨晚已經先去了往南三十里的永安城的書院了。
莘莊位於鄴城西南方向,離鄴城也不過十多里路,離南邊的永安城更遠一些。
出城走在路上,張曉琿一路觀察著地形。
鄴城西邊有一道高大的山脈從北邊一直綿延到南邊,東邊也有錯落的山嶺,城池的周圍分佈著零落的村子。
這麼看下來,鄴城就好似一座孤城聳立在一片盆地裡的平原上,除了城池完全無險可守,看來設城的目的除了禦敵,還有就是為了讓新遷居的移民心中安穩,願意一直留下來墾荒種地。
張德進注意到張曉琿一路默默不語光看景心中疑惑,他這個大侄子一夜之間好似變了個人,他開口問:
“琿哥兒,你不是常來鄴城的嗎?咋還看不夠景咧?”
張曉琿收回看向西邊那道山脈的目光,轉過頭對他四叔笑了一下。
聽他爹說這個四叔才26歲,比他還小兩歲,人家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張曉琿知道他說的自己經常來鄴城是什麼意思,在他來到這裡之前,原先的張曉琿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他妹妹深惡痛絕的——進到那道山脈裡打獵,然後把獵獲帶到鄴城或者永安城出售。
張曉琿六歲的時候就拜了一位騎射出眾卻不幸傷了腿的老兵為師,那老兵感念他外祖父悉心救治,教導他也十分用心,加上他自己喜歡勤學苦練,因此張曉琿的箭術也很不錯。
這事大夥兒都知道,所以他前天亮的那一手大家只以為是他師父教的,雖然驚訝也並不多想。
快回到村子的時候張曉琿才發現,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