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新舊交替(第2/3 頁)
地方豪強勢大的威脅,到了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天下豪強土地兼併的問題日漸嚴重,威脅皇權的穩固和百姓的安居樂業。這一年,光武帝劉秀下令,要求各郡縣丈量土地,核實戶口,作為糾正墾田、人口和賦稅的根據。
這極大地損害了四方豪強的既得利益,一劑猛藥下去,各地豪強紛紛表示反對。劉秀遂決定“殺雞儆猴”。下令將度田不實的河南尹張汲及其他諸郡太守十餘人處死,並表示要嚴厲追查下去。各地豪強大姓紛紛擔心,劉秀會對自己動手,於是,他們決定先下手為強,採取各種措施進行反抗,有甚者,某些地區竟然爆發了武裝叛亂。其中以青、徐、幽、冀四州最嚴重。
劉秀見此,知道自己觸動了天下豪強的禁臠,為了繼續維護自己的統治,他不得已做出讓步,此事只有不了了之了。但是,度田因各項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在各地有所實行,為恢復發展社會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墾田和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奠定了東漢前期八十年間國家強盛的物質基礎。
為了進一步改善民生,提高政府的效率,警惕地方勢力的發展壯大,劉秀於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詔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合併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經過一番革舊翻新,地方官吏縮減至十分之一。
在取得政府改革的成功的同時,光武帝劉秀還雙管齊下,下詔廢除西漢時的地方兵制,撤銷內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職。除此之外,劉秀還取消了都試,即郡內每年徵兵訓練時的測試。地方的防務則改由招募而來的專門的軍隊擔任。自此,劉秀相信,天下只要按他描繪的藍圖和既定的國策繼續下去,劉氏一族定然能夠千秋萬世、一統天下。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坐擁江山
劉秀在建國後,復立五經博士,恢復太學。太學學生都將入朝為官作為了學習的最高目標,由此,才能夠光耀門楣、光宗耀祖。
在治國思想上,劉秀依然延續了西漢武帝的思想,十分崇尚儒術的力量。一次,光武帝劉秀在巡幸魯地之時,曾派大司空率領百官前去祭祀孔子,後來還將孔子後裔孔志封為褒成侯,他的意圖天下皆知,旨在彰顯自己尊孔崇儒,要求天下人學習自己,大力學習儒家學說。
孔子更是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道德原則和道德境界,而孝悌是仁的基礎。所以東漢才會特別重視“舉孝廉”的選官制度,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這些,對於當時而言,無論是實現統治還是接受統治的人,都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劉秀竟然對當時儒家的讖緯迷信之說崇拜備至。這使得後來在皇宮內部,產生了一連串的宮闈悲劇。
光武帝對內大刀闊斧、不拘一格地進行改革,對外則施行鑄劍為犁、止戈息武的策略,有人不禁想到,難道北方匈奴政權也承認劉秀真命天子的地位?何以他們會一直甘於寂寞呢?
其實,前文已經提到,早在王莽新朝之時,王莽就準備率領大軍北擊匈奴,只可惜後來因為中原大亂,王莽北伐之事只能不了了之。然而此刻的匈奴,卻依然沒有任何動作,沒有南下入侵中原?這又是為何呢?
實際上,匈奴單于利用了這次中原內戰的機會,只是他沒有將觸手伸到中原內地,而是在新建始國二年(公元10年)奪取了對吐魯番國的保護權,此後還不時襲擊中原邊境。
到了王莽政權覆滅,天下大亂之時,匈奴卻是天災人禍不斷,抽不出身子,好不容易重新歸於統一的匈奴,因此而失去了在中原橫行的機會。
歷史記載,自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之後,匈奴汗國一連幾年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牛羊戰馬餓死者,足足百萬之眾。內憂之下,外患也接連不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