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李彥仙疑惑地看著李清月:“什麼打算秋收又不用你幹活。”
李清月的眼睛亮閃閃的,她提議道:“爹爹,眼看著秋糧收完不是要納秋稅了麼我們建個倉庫,讓農戶直接交糧,不用換成銀錢,還有順便用比一般收糧價格高點的價錢收購多餘的糧食。”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啊。
李彥仙第一感覺是荒唐:“胡鬧,怎麼能與民爭利。”這不是讓城裡的糧商都倒閉嗎。
李清月耐著性子解釋:“爹爹,非常時期非常手段嘛,再說了,糧食命脈本來就不應該掌握在商家手裡,雖然您有軍隊的屯田,但是軍隊就這麼點人,屯田也就那麼一點,怎麼夠用我們不讓糧商販糧,把收來的糧食直接又賣給百姓,受益的還是百姓啊。”天朝新建的時候,不就是採用糧食定量供應的辦法嗎雖然日子艱苦,但是總好過都餓死吧。
見李彥仙皺著眉考慮,李清月又加了一把火:“爹爹,那些糧商都是大地主,最不可能窮的就是他們了。”
李彥仙點了點頭,又道:“府衙可沒這麼多銀子,軍費也沒多少了。”陝州城形勢可不樂觀,軍費也送不進來,而且陝西本身也亂了,都沒有一個大官主持大局。
李清月丟擲撒手鐧:“爹爹,我們給農戶開糧票,糧票可以流通,換糧食,換衣服,反正最後憑票買糧。”
李彥仙覺得腦袋裡“叮”一聲響,一些想法逐漸在形成,他揮了揮手道:“行了,你先回去睡覺,我再想想。”
李清月見老爹已經接受了建議,也不多加糾纏,樂顛顛地回去休息了。
有民俗專家研究說宋朝人的幸福指數,因為在這個瑰麗的年代,百姓們要慶祝的節日多達70餘個,比如今天的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宋代傳下來的節日,除此之外,還有我們不熟悉的“天聖節”、“天慶節”等等五花八門,總之宋朝的人很能折騰,活得多姿多彩,酣暢淋漓。其中中秋節是宋太宗趙光義拍板定案的,“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從此中秋拜月成了法定節日,成為雅俗共賞的狂歡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拜月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那麼,宋朝的百姓們是怎麼歡度這個佳節的呢東京夢華錄對汴京的中秋節有生動詳盡的描述,皎潔的月亮剛剛爬上樹梢,京城大街小巷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達官貴人聚集在與皇宮遙遙相對的樊樓上,剛剛開壇的美酒隨風飄來醉人的醇香,舉頭望月,詩意盪漾。月光照著東京城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鱗次櫛比的樓臺,主婦們拜過月亮之後,拿著銀亮的小刀鄭重地分切月餅清風明月本無價,按照夢梁錄的記載,即使是陋巷裡的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菜,歡度中秋。而那些酸儒的文人們,肯定也會在醉人的月光裡詩意大發,盡情的吟詩一番。
如今的潘貴妃雖然不在汴京,但是身處繁華似錦的揚州,也算體驗了一把古代中秋節,說實話,感覺很是新奇。
潘貴妃今天沒有呆在宮裡,她提前在兩天前向趙構打了請假出宮的申請,想借中秋節來緩和她跟潘大娘子的關係,順便體驗體驗民間生活。誰知道趙構居然把得寵的張才人也丟在一邊,屁顛屁顛地跟著出來玩了。雖然討厭的頂頭上司也跟在身邊,卻也不能減少一點潘貴妃的高興,天知道她快悶瘋了,行宮裡花園的風景再好看,也禁不住天天看啊。
趙構搖著摺扇,得意地看著熱鬧的大街,城裡的高樓全都滿座,整個城市燈火通明,閃閃爍爍。
潘貴妃難得有興致跟趙構嘮嗑:“相公,聽說杭州今晚有一絕色景觀,當初蘇老在杭州任佑府時還寫過一首詩吟詠呢。錢塘江的潮湧很是壯觀,不知道今生有沒有機會觀賞一番。”
趙構搖頭晃腦吟道:“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鎖,夜潮留向月中看。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