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第1/2 頁)
天底下的嬌花都匯聚在御花園之中,孟懷曦自然而然地把宴會地點設在這裡。
秋分時節難得沒有下雨,疏疏落落的日光從廊間亭亭如蓋的藤蔓寬葉間灑下,溫柔得不像是秋老虎當頭的太陽。
滄浪亭間水汽氤氳,花香撲鼻,場面上自然一團和氣。
但孟懷曦也知道,真正開開心心看花的是少數,更多的人只是想來瞧一瞧新後是不是個好拿捏的。
「宗府之中沒有適齡的小輩,上書房閒置著,總是有些浪費的。本宮同陛下商量過了,便將大儒們派去太學,分出一個班來專門教導。」
此話一出先前瞧著分外冷淡的夫人們不由眼熱。
要知道上書房乃是皇子皇孫們的私塾,匯聚著全天下最有學問的大儒老師。
從前為那麼一兩個伴讀名額,各家可是爭破了頭。這太學中一個班,起碼得是三十餘人,這樣的好事真叫她們遇上了?
「娘娘,不知這個班要是如何才能進去呢?」家中有適齡孩子的命婦不由問道。
太學雖也分四六九等,並非每家每戶都能進去,但在坐諸位都是京中有頭有臉的。或許其中有些人家爭不到皇子伴讀的名額,但想進太學卻是異常容易的。
「天下萬民都是我與陛下的孩子,自不會存在差別對待。」
孟懷曦笑得格外端莊,又道:「我聽陛下說過,便如同科舉裡的規矩,一應都靠考試成績分班。我大周的小才子們值得最好的,當然,小才女也一樣。」
命婦們都知道太學新出的條例,本都不以為然,現在聽著皇后口中的新訊息卻是猶豫心動了。
女孩兒家如何可以同男兒們廝混在一處。
上學?
便是上學也不行。
她們這樣的人家,最是不缺名門出身的西席先生。識文斷字在府中可以辦到,結識新貴人脈卻不可以。
孟懷曦下一句話準確無誤地把握住眾人命脈。
她呷了口茶,這樣說:「說來也趕巧,本宮家中幼妹就是今秋新招的一批學生,此一去想是能結識不少新朋友,小丫頭眼瞧著開心的不得了。哦,崔家最小的姑娘也去了,崔先生說她是很支援的。」
她口中遠居越州的崔先生眾人都知道,崔氏上一輩有名的才女,便是現在上京文壇中都還記著這一位響噹噹的女文豪。
一部分人動搖了。
「咱們這些做長輩的,總是要聽一聽下頭小輩們的說法。禮法規矩哪是能越過自家骨肉去呢。」
孟懷曦掃了一眼堂下眾人,垂眼去瞧指甲上新做的蔻丹,悠悠道:「是也不是?」
命婦們笑著應是,一小部分人瞧著表情很是動容。
但這樣的理由是隻能說服疼寵兒女的人家。她亦知道,在很大一部分人心中,女兒不過是聯絡族姓姻親的工具,當嬌花養過十五年,再陪上一副嫁妝便已經算得上仁至義盡。
這樣的人家孟懷曦同樣有辦法。
她把茶盞遞給身後跟著的鴛鴦,目光一一掃過各家眼底淺藏的不屑。
孟懷曦輕笑了聲。
對於想要攀附權勢的人,最簡單的便是給他們搭一副梯子。
孟懷曦揉了揉最近愈漸肉多的小肚子,像是閒話家常一般,笑著說道:
「等來日有了小皇子或是小公主,本宮想著也送去太學裡頭歷練一遭,總要和同齡的孩子們比一比才有向上的勁頭,哪能總在宮裡拘著。」
命婦們齊齊應是,這一回聲音乾脆爽利了不少。
相熟的人家交換過眼神,顯然都對這個能夠結識皇子的機會勢在必得。
女兒好啊。
不,得要是女兒才更好,若是能出一位將來的太子妃,至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