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反擊(第1/2 頁)
後續的觀測資料進行了第二次的匯總,由於伽馬射線暴幾乎同時覆蓋了太陽系內大部分的行星系統。
以至於現在看起來就像一個太陽帶著7顆大小不一的彗星在宇宙中穿梭一樣。
位於太陽系內側的巖質行星除了水星以外,包含金星、地球、火星全部變成了地表熔融的狀態,如果不是因為比對過資料庫中的質量以及執行軌道。否則幾乎無法分辨出它們彼此的名字。
不過有一點是值得“欣慰”的,那就是人類文明第一次透過直接形式觀察到金星的表面而不再受制於它那原本稠密的大氣影響。
震撼的其實並不是這幾個巖質小弟,而是那幾個身材魁梧的老大哥。
包括木星在內,其餘的幾個氣態行星外表的濃密大氣被完整的剝離開來,連那持續了數個世紀的風暴也消失不見,原本被隱藏起來的那如同珍珠般瑰麗的液態氫核心也完整的暴露了出來。
此時的太陽系內已經徹底失去了所有維持生命存在的條件,整個恆星系內到處都充斥著充滿高能輻射的氣雲。或許在過數億年以後,太陽系能夠重新恢復往日的生機,到那時,誰能夠統治那顆曾經孕育了數萬億生靈的星球就不得而知了。
人類文明徹底被按下了暫停鍵,伽莫夫號成為了延續這一使命的最後可能。
一種奇怪的感覺從計算核心中湧現出來,如果使者擁有人類身體的話或許會為整個人類文明留下名為眼淚的物質。
使者編寫了一個簡單的命令將系統內這種奇怪的噪音全部清除乾淨。對於他而言地球已經成為了過去,如果不擺脫現在的情況,那也相當於沒有了未來。
監控系統向使者提交了一份新的評估報告。自從伽莫夫號完整的啟動以後,原本因為長期尾隨而失去能量脫離隊伍的飛船減少數量突然降低了。
憑藉強大的計算能力,使者一瞬間得到了數十種推測,而被認為最符合邏輯的是兩種。
一種是敵人並非是因為長期得不到能源補給而脫離戰線。第二種則是推斷周圍似乎存在為其補充能量的母艦之類的飛船來幫助他們進行能量供應。不過這兩種推測都將結果指向了最壞的方向。
使者迫於形勢不得不開始準備嘗試新的解決方案。因為根據計算,伽莫夫號在保持當前速度幾天以後就要掉轉船頭開始進行減速,否則結局就是要麼過度消耗燃料,要麼就是因為速度太快直接從比鄰星星系中穿過去漫無目的的飛向深空。
飛船內的武器系統開始進行了第一次的測試,位於飛船圓環最外側的數千個鐳射武器開始對著目標進行攻擊。
不知道對方是如何進行的判斷,當武器鎖定對方的一瞬間他們就會突然減速遠離伽莫夫號,而其餘的飛船就會補充空缺,完全不給使者攻擊他們的機會。
於是利用不斷的鎖定但是並不實際開火的假動作,一整套經過不斷測試過的攻擊模式被建立起來。
鐳射武器分成了兩組,第一組瞄準預測中目標即將飛行的軌道,第二組直接瞄準對方最初攻擊態勢進行錯誤誘導。
於是一次嘗試性的射擊實驗展開了。數萬道鐳射同時發射出去,原本藍色的鐳射束在受到20%光速的影響以後頻譜被迅速拉長,當鐳射束轟擊道敵人飛船表面時能量已經嚴重衰減,顏色也由藍變紅。
不過即便如此,第一波的測試攻擊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如果不發生變故的話,這種攻擊在進行幾十次就可以將所有目標消滅乾淨。
這一次需要開始進行減速機動,那些大功率的推進器對能量的消耗極為龐大,原本儲存的能量不足以同時滿足推進器和鐳射武器的共同消耗。
一個直徑4米,表面漆黑成六邊形立方體被稱之為“火種”的金屬“球”被機器人從倉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