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九章中醫藥調理舌面瘙癢(第1/1 頁)
舌面瘙癢
[病案]蔣某,女性,44歲。自1980年1月16日起開始就診。患者患神經官能症已長達十年之久,長期飽受頭痛、頭昏、胸悶痞悶不舒的困擾。從1979年8月開始,蔣某還出現了舌面瘙癢難以忍受的症狀,這種瘙癢感在每天的任何時候都存在,除了在睡眠期間。儘管嘗試使用牙刷刷牙來緩解瘙癢,但仍然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此外,蔣某的面板沒有出現過敏性皮疹,但伴有咳嗽和喉癢,咳痰量不多。食慾減退,有時伴有噁心。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蔣某曾嘗試服用中西藥治療,但未取得明顯效果。
經過詳細檢查,醫生髮現蔣某的周身面板並無過敏性皮疹。她的舌體呈現出散在性瘀斑,舌苔呈薄白色,脈象表現為弦細。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
[方藥]丹參12克,當歸10克,枳殼9克,桃仁10克,川芎7克,紅花5克,橘紅7克,桂枝7克,赤芍9克,白芍9克,杏仁10克,桔梗7克,茯苓10克,柴胡5克。5劑後,舌瘙癢已見明顯好轉,舌瘀斑亦漸消退,食慾略振,仍有咳嗽喉癢。予原方加旋復花10克(先煎)。服10劑後,諸症均愈。同年9月隨訪,未見覆發。
[評析]舌為心之苗,心主血,血瘀氣滯不通則舌竅不利而瘙癢不止。血瘀氣滯是指氣血在體內迴圈不暢,導致氣血無法正常流通,從而產生舌竅不適、瘙癢等症狀。在中醫理論中,心是氣血迴圈系統的核心,負責血液的輸送和調節。當氣血迴圈不暢時,心就無法正常發揮其作用,進而影響舌竅的健康。
為了解決血瘀氣滯的問題,中醫採用多種治療方法。其中,血府逐瘀湯是一種常用的方劑,其功效在於活血祛瘀,使氣血得以流通。血府逐瘀湯中的多種草藥成分共同發揮作用,如柴胡、橘紅、桔梗等,這些草藥具有理氣和解的作用,有助於調和氣血,促進氣血的流通。
柴胡在血府逐瘀湯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具有解鬱、疏肝、散結的功效,可以有效地舒緩氣滯,緩解因氣滯導致的舌竅不適。橘紅則具有理氣寬中、燥溼化痰的作用,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痰溼,使氣血暢通無阻。桔梗則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止咳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血迴圈,緩解舌竅不適。
除了血府逐瘀湯,中醫還採用針灸、拔罐、刮痧等治療方法來改善血瘀氣滯的症狀。針灸透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來調整氣血迴圈,拔罐和刮痧則透過刺激經絡和穴位,促進氣血流通。這些方法在緩解舌竅不適、瘙癢等症狀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中醫還強調調整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以預防和治療血瘀氣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都有助於氣血的正常迴圈。同時,合理的飲食搭配,如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等富含纖維的食物,避免油膩、辛辣、過甜的食物,也有助於改善氣血迴圈。
總之,血瘀氣滯是影響舌竅健康的重要因素,透過中醫的各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氣血不暢的問題,緩解舌竅不適症狀。中醫強調綜合調理,透過調整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以及藥物治療,達到氣血調和的目的,從而實現瘀血自消,恢復舌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