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頁)
小六郎乖巧照做。
「好好,」潘木匠笑著摸摸小六郎的頭,順手拿起把小木劍,遞給他道:「拿去玩吧。」
小六郎沒什麼玩具,希冀的看著三郎。
「多少錢?」
「什麼錢不錢,下腳料糊弄的。」潘木匠爽朗笑道。
「多謝大叔。」三郎自己道謝,也讓六郎道謝。
「不客氣,不客氣。」潘木匠從懷裡摸出把鑰匙,走向櫃檯道:「說起錢來,你那官帽椅已經訂出去超過十把,這一場,我撲輸了。」說著開啟抽屜,拿出五串當十鐵錢道:「這是你的五貫錢,還有你要的物件,也給你做好了。待會兒出去,別忘了讓四鄰做個見證。」
雖然嘴上說輸了,但他臉上卻蕩漾著發自內心的笑道:「三郎,下次還這樣的圖紙,記得來找我搏啊。」
「誰知道還能不能想出來?我儘量吧。」三郎一手拎著錢,一手起放在角落的木箱道:「就是這個吧?」
「可不,精工細作,費了我兩天功夫。」潘木匠好奇道:「你要這鐵匠鋪裡的物事作甚?」
「打鐵。」一句話沒把潘木匠噎死。
陳恪一到門口,左右那些商家便紛紛探出頭,笑問道:「陳家三郎,贏了輸了?」
財不露白的道理,陳恪自然知道,但行有行規,你贏了錢,必須展示給眾人看,以示輸家沒有賴帳。他只能將博到的鐵錢高高舉起,眾人便一陣歡呼,好像他們贏錢了似的。
二郎來看的一頭霧水,見此狀立時明白道:「三郎,你竟然和人關撲?!」
「別大驚小怪的。」陳恪把錢丟給他道:「前面說話。」
宋人好賭成性,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市井百姓,幾乎是無人不關撲。所謂『關撲』,就是一種拿任意物品做彩頭、賭輸贏的博戲。
比如大街上所有商販的貨物,幾乎全部都既可出售,也可以關撲,只要買賣雙方,對籌碼沒有爭議即可。
比方一個盛水的陶罐,買需要十五錢,但撲只需要五錢。贏即得物,輸則失錢,簡便易行,只要有錢有物就行。
第20章 官帽椅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大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很出名的賭徒。 他的兒孫也皆好此道,即便以寬簡仁厚著稱的當今官家,也禁不住誘惑,經常與宮人關撲。可是趙禎的水平不夠,幾乎是十撲九不贏,輸得乾乾淨淨。
官家欲罷不能,便向宮人商借他輸去的一半錢再撲,可是在大宋朝,願賭服輸是第一條,宮人從不肯將贏來的錢,再還給官家,搞的他經常很鬱悶。
皇帝作關撲之戲,是以娛樂主,贏不贏錢並不重要。但小民百姓那裡,卻是以贏錢重,至少也是二者兼重的。
陳恪站在這千年前的街道上,看到樹蔭下,攤位前、店鋪裡,一簇簇撲賣者,一堆堆撲買者,瞪大兩眼,吆五喝六,咬著嘴唇,掐著指甲,作緊張萬分狀時,他心裡的賭性一下被激發出來了。
男人哪有不好賭的?不過是受法律和道德的制約,很多時候不得不壓抑自己的賭性而已。但看這大宋朝全民皆賭的架勢,而且官差皂吏模樣的人,也公然加入其中,他不禁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但哪有成人,會跟十歲的孩子玩關撲?贏了也勝之不武,而且關撲雙方都要拿出相當的錢,至少得讓對方覺著不虧,才有開撲的可能,他從哪變出錢來下注?
更重要的一點,在大宋朝,老百姓幾乎從生下來就賭……幼時鬥草、鬥魚、擲骰戲,及青年時便正式步入關撲大軍,可謂人人都是賭博老手。而撲賣的小商販,了使市民能與自己一撲,自己又不蝕,無不精心設計賭局,要求對方按自己的方法撲買。
比如做一個直徑三尺的『紅橙黃綠藍靛紫黑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