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2/2 頁)
個山地師‐‐已經繼續東進,追擊在第聶伯河遭到慘敗的敵軍,快要接近從美利托波爾到查波羅齊以南的第聶伯河一線。
另外一個軍‐‐由漢生(hansen)將軍所指揮的第54軍‐‐已經分別向克里米亞的門戶,皮裡柯普(perekop) 地峽。第51步兵師,已經從希臘調來,一部分由在敖德賽前面的羅馬尼亞第4 集團軍指揮,另一部分則正在參加黑海岸上的掃蕩戰。
羅馬尼亞第3 集團軍,下轄一個山地軍( 第1 ,第2 和第4 山地旅和一個騎兵軍( 第5 ,第6 和第8 騎兵旅) ,仍留在第聶伯河以西,它準備在那裡休息一下。其原因可能為避免越過該河前進,因為越過布格河早已超過了羅馬尼亞的政治目標。
面臨著雙重目標,一方面朝東向羅斯托夫追擊敵人,另一方面攻佔克里米亞,並繼續透過刻赤進向高加索,第11集團軍現在應決定是同時執行兩種任務呢,還是它照先後次序來執行呢?這個決定本是最高統帥部的責任,現在就留交一個集團軍去負責。
似乎是毫無疑問的,使用我們現有的兵力是不可能同時解決這兩個任務。要想攻佔克里米亞,需要遠比第54軍更為強大的兵力。後者現在正面對著皮裡柯普。雖然我方情報所證實的,敵軍可能只有3 個師的兵力曾經由第聶伯河逃入這個地岬,但是在克里米亞本身,俄軍有多大的兵力卻搞不清楚,尤其是席伐斯扎普。不久之後,即證明敵人在地岬本身的戰鬥中,所能用的不是3 個師而是6 個師的兵力。以後防禦敖德賽的俄軍也從海上調來增援。
不過從地理情況上看來,甚至3 個師的敵軍若能作頑強的防禦,則也可能阻止第54軍進入克里米亞,或至少能使其在透過地峽之戰中受到相當的損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