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蔥(第3/4 頁)
以入長安入中樞。
鄭叔清以為搞個“守土有功”就能交差,那真是中二少年歡樂多。
昨夜鄭叔清還親口承認了一個“秘密”,也就是他爹方有德要去朝廷告狀的一個內容:
夔州府裡關於錢糧的賬冊,全踏馬是假的!而且假得離大譜。
本地租庸調根本收不上來,賬冊裡的那些名冊,全都是編造的!很多甚至連人頭都對不上,只是總數能對上!
夔州不能機械呆板的實行朝廷的稅收政策,如果硬來,就會官逼民反!
以往每一年,都是本地人用賺來的錢,在夔州府城購買荊襄與蜀地運來的糧食布匹,交給官府以為租庸調!這也是夔州商業繁榮的重要原因之一。
夔州水產雖然發達,卻沒有保鮮技術,只能自己吃,賣不出什麼價格來。由此產生的效果,便是城中餐飲業極為興旺,為來往蜀地的旅客提供了足夠的肉食。
至於本地產的特色麻布,那是要送去蜀地與荊襄換大錢的,本地人誰會去花時間,傻乎乎織普通的布匹去交給朝廷啊!
夔州特產麻布,寬鬆透氣,體感舒適,特別適合在溼熱的蜀地與江南穿著。事實上,鄭叔清的官袍也是用這種麻布製成,而非如其他地方用絹帛官袍。
夔州府的賬冊是假的,交出來的稅收卻是真的,所以一直沒有出過事!也就是說,鄭叔清,包括他的上一任,上上一任刺史,都是在用錯誤的手段做正確的事情,而朝廷考核,只看結果!
無論是真實的租庸調,還是居民拿錢買貨換來的“租庸調”,這些財貨不會寫名字,不會寫得來途徑。
造成這種現象的,真的只是當權者麼?是誰摟著實施了百年的租庸調不放?
方重勇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鄭叔清得李林甫的指示,則是更近一步,只收銅錢與黃金,然後用這些錢,向蜀地與荊襄的商人大批次採購布匹與糧食,最後透過長江和運河運到別處交差。
夔州水運繁榮,商賈眾多,本地人搞銅錢甚至金銀都很容易,不存在徵收錢財困難的問題。
官府出面大量採購,花更少的錢,買更多的東西,批發總比零售單價低,這個也是古今無二的道理。至於那些多出來的錢去哪裡了,這是一個秘密,不要多問,不要多說,不要多提!
那些都是官僚階層的“合法收入”,憑本事賺的錢,就算有人告到李隆基那裡,也告不贏!當然,李林甫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他自己就拿大頭!
官府出面“賺差價”,得到的“利錢”歸誰,這一直是個灰色地帶。同類行為在這個時代,某種程度上說,是合法的。
為了爭取政績,鄭叔清收稅,實際上甚至只收朝廷定額的九成,以換取名聲官聲!方重勇認為,在夔州百姓眼裡,或許這位鄭刺史才是好人,自詡清廉的老爹方有德才是壞人。
將來鄭叔清在夔州混到了民望,向朝廷展示了他“理財”的能力,那麼順理成章的進入中樞,在李林甫的庇護下大展宏圖,也是可以預料的。
世間的善惡,有時候真的好複雜啊!
方重勇忍不住一陣唏噓感慨。
不過,鄭叔清真要飛上枝頭,那也得搞定夔州這邊關稅的爛攤子才行。
無論在什麼時代,假造賬冊之類的操作都是非法操作!夔州府的秘密要是被“揭開”,鄭叔清不死也要脫層皮,很多事情,是能做不能說的!
所以,這位鄭刺史也被李林甫拿捏得死死的!
心裡碎碎念想著雜事,方重勇被鄭叔清帶到北門,就看到一隊輕裝的步卒迎面而來。腳上套著六合靴,身上穿著黑色缺胯袍,腰間佩刀,手持擘張弩,身後揹著箭壺,每人都是五十隻箭。
方重勇掃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