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兩相扶持(第1/2 頁)
不過因為真正如何祖父一般家裡存糧多的不會輕易賣糧食,看著年景好想趁機賣糧的家庭餘糧並不多,因此何安常常幾家收上來才夠一兩天賣的。
這就需要經常來來回回的跑,鞋底都因此磨爛了兩雙。
至於收糧的價錢那就全都是按照市價來。
這時候的市價基本是每石黍米800文,粟米680文,黃豆330文。
他們本來也是要按照這個價錢給何祖父的,這樣雖然掙得少,但是能在夏收前打出店鋪的名聲,也不算吃虧。
但是何祖父堅決不同意,這是他親孫子的生意,他不支援誰支援,但是蘇研何安他們也堅定表示一定要給錢。
說何祖父的心意他們知道,也心存感激。
但是他們正當年正是靠自己吃飯的時候,哪能從老人手裡白拿東西。
若是何祖父不願意要錢他們就從其他人那裡買也絕不白拿老人家的東西。
何祖父聽著欣慰又心酸,一方面欣慰自己孫子年紀輕輕有志氣,能跟孫媳婦兒踏踏實實的幹,心性也正。
另一方面又心酸他小小年紀顧慮的多。
何安不說他也知道他在顧慮什麼。
他老人家兒子多孫子也多,若是他這邊空手拿了東西,怕其他人不滿意,到時候嘴上不說心裡也膈應。
哎,年紀大了身不由己了。
什麼事情若是不注意就容易被說成一碗水端不平。
何祖父這番在心裡想了一陣,終究是同意了蘇研和何安的做法。
但是對於這個報價他一口否決了,孫子給錢他已經很不是滋味了,要是還按照市價給,那他還說什麼去資助孫子開店呢?
也不配當個老的了。
最後他拍板,讓何安成本價給他,每石黍米600文,粟米500文,黃豆250文。
何安見何祖父心意已定,拗不過他,雙方各退一步,就同意了何祖父的說法。
所以這些天他都是按照這樣的價格來從何祖父家裡拿糧的。
趕上新糧沒下來的春風,蘇研他們每天平均下來大概能賣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左右,這其中是把黍米粟米黃豆都涵蓋在內。
收自己家的糧食的時候,平均每天能盈利一百五十文上下。
對於族人,收糧的價格全都是按照市價來,這樣一來蘇研何安一天最多就只能賺40文。
但是為此何安卻經常一忙就是一整天,到人家家裡收糧,然後運回家又要扛到糧倉裡。
這勞累程度不亞於在碼頭扛包。
但是對比扛包,錢不光少了,還得搭上一個在店裡招呼的蘇研。
做生意就是這樣,你既然開了,就不能關門。
不然別說時間長了,關個幾天大家就會以為你家的店倒閉,以後就不往這邊來了。
蘇研何安好不容易把店打出點名聲,當然不會這樣半途而廢。
所以即使賺的很少,兩人還是堅持著每天開門。
就是會很辛苦,何安負責到族裡收糧以及外交,那店裡上上下下以及家裡的事情就全指著蘇研一人。
好在她不是古代深閨養出來的女子不喜拋頭露面,也不是真正的鄉下姑娘遇事膽怯。
她到底是在現代長大的,還有上一世的經驗,每天利利索索的招呼客人,遇到那種看她一個女人在店裡就想佔點便宜的客人也一點不慫,客氣有禮的拒絕對方。
稱糧算賬更是沒有出過一次差錯,正正經經的一人撐起來一個店的運轉。
這讓周圍的鄰居看著都咂舌不已,都誇她有本事,傳到何祖父何祖母耳朵裡,兩人更是喜出望外。
每天樂呵的皺紋都似乎少了幾根,看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