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泡桐花開(第2/5 頁)
一個青年滿臉悲憤,他緊緊握著拳頭,大聲叫嚷著:“這個簸萁口就是許龍斌的罪證,鐵一般的罪證!當年,是他逼迫著全縣的老百姓都去為日本鬼子挖戰壕的,又將挖出的土讓人們運到這裡,竟然在這遼闊的平原上堆成了一座巍峨的山!”
那年輕人的聲音在空氣中迴盪,充滿了憤怒與不甘。
“是啊,當年為了給日本鬼子挖戰壕,他搞得多少人不得安寧啊!”有人附和著說道。
有個面容消瘦的人,回憶起當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憊。他嘆了口氣:“那時候,大家都苦不堪言,每天都在辛苦地勞作,都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為了防止人們把挖出的土再重新填回去,他竟然叫人們把土都堆到這裡來!”有人補充道。
“一座山,一座如此巨大的山!這是多少土呀!”
“他還挖了這麼大的一個簸箕,簸箕裡至今還囤著這麼多的水!”
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全都悲憤地控訴著許榮斌的“罪行”,彷彿他許榮斌自出生起就是為惡之人。
任敏一也在人群之中,他緊皺著眉頭,來回在簸箕口附近踱著步。
他身穿一件深藍色的長袍,面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
錦縣,這片古老的土地,彷彿自誕生起便與缺水的命運緊密相連。春末的錦縣,旱情如同一頭兇猛的巨獸,張牙舞爪地籠罩著大地。
,!
自去年入冬至今,這片土地竟吝嗇得連一片雪花都未曾飄落,更遑論那珍貴的雨滴了。
天空始終是那片澄澈而乾燥的藍色,沒有一絲水汽的潤澤。田間的土地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機,乾涸的裂縫如同歲月刻下的深深皺紋,訴說著無盡的渴望。
原本,人們懷揣著滿腔熱忱,精心計劃著在今年的農業生產中奮力拼搏,渴望創造一個大豐收的奇蹟,以此作為獻給新中國的一份厚禮。
那曾在心中描繪的金色麥浪、飽滿的果實,如今在旱情的威脅下,變得遙不可及。
望著簸萁口裡那一大片的土地以及那一大片的水,卻無法加以利用,任敏一的心裡焦急萬分。
許衛國也跟隨任敏一來到了這裡。只是今日,一向爭強好勝的他,此刻見到這災情,又聽到人們的議論,有些羞愧。
他不由自主地站到一個角落裡去。
父親在衛國的心目中,一直是反派的存在,他幾乎是像痛恨鬼子一樣得痛恨自己的父親。
解放錦縣的時候,衛國親自向上級請纓,要把許榮斌的隊伍打個落花流水,要活捉許榮斌,將他交給人民政府,讓他受到人民的審判。
可是,已經成熟長大的許衛國,在錦縣的這幾個月來,聽到儘管有人在罵許榮斌,可也有許多人維護他,人們對他褒貶不一。衛國的心理防線動搖了,他無法評判自己的父親了。
任敏一轉頭看向身後一位高瘦的戴眼鏡的老者,這位老者正是上級部門派來的水利工程專家——郎高遠老先生。
郎高遠身穿一件灰色的中山裝,頭髮有些花白,但眼神卻依然銳利。
他推了推眼鏡框,無奈地搖頭,嘆息道:“在這大平原上用焦土堆積的山,還有這麼多的水,都是在地平線以上,實在是不敢輕舉妄動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更大的災難呀。”
任敏一聽罷,更是一籌莫展。
正在此時,有人前來報告任敏一道:“縣長,省裡聽說了簸萁口的事,派人來了。”
“什麼,省裡來人了?”任敏一滿臉吃驚。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不知道省裡派人來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省裡派來的這位專員叫劉建明,他身穿一身筆挺的西裝,戴著一副墨鏡,顯得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