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生(中)(第1/2 頁)
六歲的兆青被一對兒剛過五十的夫婦收養,離開了福利院搬到了西雅圖。
理論很少有這樣大年紀的夫婦到福利院做領養手續,在人生的暮年選擇新的家庭成員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康納夫婦也是可憐人,兩年前一場車禍奪走了他們唯一的兒子,並帶走了他兒子的家庭,包括他們的兒媳和還在襁褓裡的孫子。
康納夫婦太孤單了,需要一個寄託。他們身體還算強健覺得再拉扯大一個孩子不是什麼難事。他們有愛和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家,屋簷下需要一個孩子。
剛好,奈雯修女這裡孩子都需要一個家庭。
兆青在領養者來時都站在最後,他不在意是否會被人領養。他知道福利院會收取社會的幫助,安排到了年紀的小孩兒去學。只要有再次系統的學習機會,他相信自己有那個能力會平穩的度過這段新的人生。
但天沒給兆青享受孤獨的機會。康納夫婦對兆青非常有眼緣,尤其是康納太太抱著這個瓷娃娃一樣的帶著華夏血統的小男孩兒無法撒手。
康納太太帶著慈祥的笑容、期待的眼神問兆青:願不願意和她回家。兆青從‘輩子’就不知道怎麼拒絕善意,手足無措的點了頭。
隨遇而安。
兆青沒什麼可收拾的,他只需要和奈雯修女真誠的告別。也許因為他是第二次享受生命,所以他感謝這世界遇到的所有溫柔。他留好奈雯修女的聯絡方式,是這個女人讓他避免了再次睜開眼就會夭折的命運,這值得一生感謝。
兆青穿著奈雯修女準備好的新衣服隨著辦完手續的康納夫婦一步一回頭的離開了生活六年的福利院,坐火車來到了西雅圖的新住所。
從此他就是休伯特·兆青·康納了。康納夫婦保留了兆青的名字,放在新名字和他們的姓氏之間,在無知無覺中保留了兆青一輩子的圓滿。
兆青這個中間名字取自他‘輩子’的名字,儀兆青。並不是他對這個名字有多少眷戀而是習慣了。
兆青習慣別人叫他這個名字,哪怕是他不熟悉的英文音調。
休伯特是康納夫婦給他取的名字,寓意人格光明思想燦爛的人。
兆青作為被收養‘孩子’很幸運,真的很幸運。
康納夫婦是熱情周到善良的老夫婦,康納先生是一個心臟不太好的老牙醫,康納太太是個溫暖慈祥的家庭婦女。他們本就是生活無憂的中產家庭,五十歲失去兒子康納夫婦拿到了大把的賠償金,只不過他不願意花用兒子一家命換來的錢,都捐了出去。
即便如此,兆青依舊在富足的生活中成長起來。
這些年兆青在校車靠近家的時候就會看到在家門口站著等待的康納太太,剛進門就會吃到香甜的餡餅。
康奈太太知道兆青有華夏的血統,還特意去學習做華夏菜。但總是學著學著就撓頭,菜系太多弄得老太太經常做出來個四不像。不過康納先生和兆青總是笑眯眯的吃完,康納太太說他們父子倆笑起來非常像,都是溫柔又體貼模樣。
那是生活在一起的力量,讓他們的眉目無限趨近,連笑容的弧度都和彼此相似。
康納先生知道兆青喜歡閱讀,他給兆青買很多英文、中文原文的書籍。他還會定期的往兆青的粉紅色小豬裡面放美元,告訴兆青這是他私家的小金庫。
兆青年紀大一些後康納夫夫給他辦了護照,每一年的長假他們都會帶兆清回華夏旅遊。老夫婦甚至學了漢語,還開明的要兆清別忘記自己的故鄉,別忘記同胞的模樣。
兆青經常因為受到樣毫無保留愛而愧疚,因為他還捏著一個關於小世界的‘秘密’,在擔憂中不敢告訴任何人。
時間的疊加很可怕。這樣的日子過得久了,‘輩子’就開始莫名的像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