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2/3 頁)
復傳人間。??。本 朝高紳學士家,皇祐中紳之子高安世力錢塘主簿,《樂毅論》在其家,予賞見之。時石已破缺,未後濁有一海字者是也。其後十餘年,安世在蘇州,石已破為 數片,以鐵束之,後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雲:蘇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復見。 今傳《樂毅論》,皆摹本也。筆畫無復昔之清勁。羲之小楷字於此殆絕,《遺教 經》之類,皆非其比也。&ot;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越州石氏本榻本。漢魏小楷如鍾繇的《宣示表》由於隸書的影響顯得拙樸寬厚,《樂毅論》則有清逸舒展、峭拔遒媚的韻味,很少見到隸書的筆意成為一種成熟的書體。唐代褚遂良《晉右將軍羲之書目》認為王羲之小楷第一,&ot;筆勢精妙,備盡楷則&ot;。通篇天頭、地腳基本齊平,稍有參差,縱畫垂直,橫畫略顯右聳,字型有長方、正方、扁方,隨字而變但不失勻稱,嚴謹中有變化。《樂毅論》大多以中鋒行筆寫出,頓挫分明,沖融大雅,方圓適中,自然平易,毫無造作之態,留意運工,特盡神妙。為嚴峻的唐楷開了先河,是學習正書的範本。隋代智永曾說:&ot;樂毅論者,正書第一,梁世摹出,天下珍之。&ot;黃庭經
小楷《黃庭經》傳為王羲之永和十二年(356 年)所書。褚遂良《晉右將軍羲之書目》有著錄。我們今天所見的《黃庭經》是後人的臨本和刻本,真跡早已不復存在。《黃庭經》是魏晉時期流傳的道家養生修煉之書。此書分內景經和外景經。外景經在東晉葛洪《抱朴子》中有著錄。南朝梁陶弘景《論書啟》雲:&ot;逸少有名之跡,不過數首,《黃庭》、《勸進》、《像讚》、《洛神》,此等不審猶得存否?&ot;由此可知南朝時將《黃庭經》作為王羲之的重要作品。
《黃庭經》的藝術成就歷代評價很高,柳宗元《筆精賦》雲:&ot;水散幽縱,《黃庭》宗之是也。&ot;《臨池訣》雲:&ot;或藏或露,狀類不同。&ot;清代梁楠《承晉齋積聞錄》雲:&ot;《黃庭經》字圓厚古茂,多似鍾繇,而又偏側取勢,以出丰姿。&ot;&ot;字緊結,較《道德經》更古。&ot;&ot;字有緊處,有疏處,無不各極其妙。&ot;《黃庭經》從結字上有較明顯的左輕右重的現象,形成敬側之勢,左撇、左豎的左半字較細短,右捺右豎的右半字較細長,字形啊娜多姿具有運動感。用筆舒展,頗有&ot;今意&ot;。每個字不規整劃一,字的大小懸殊比《樂毅論》大,這樣便構成了字與字之間的形態對比,給人一種節奏感。《黃庭經》縱行清晰,但無橫列,字與字之間的聯結錯落有致,書寫比較自由,如行雲流水,輕靈飄逸。從章法結字和用筆上講都富有變化,但又很和諧統一。《黃庭經》骨肉兼備,剛柔相濟,質樸秀美,豐腴含蘊,後人常將它作為小楷範本學習,故有&ot;初學黃庭恰到好處&ot;之說。東方朔畫贊《東方朔畫贊》(365 年)又稱《像讚》、《畫贊》是王羲之小楷書名作。此書跡未行有&ot;永和十二年五月十三日書與王敬仁&ot;十五字。陶弘景在《論書啟》中曾提及此作。諸遂良在《右軍書目》中著錄工羲之書跡,將此帖列為正書第三卷。
《東方朔畫贊》原文作者是西晉夏侯湛,《文選》卷四七引臧榮緒《晉書》:&ot;夏侯湛,字孝若。譙國人也,美容儀,才華富盛,早有名譽。與潘岳友善,時人謂之連壁。&ot;東方朔(前154-前93),西漢文學家,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字曼倩。他聰慧過人,&ot;寓目能誦,過耳則諳於心&ot;,性格詼諧滑稽。後來關於他的傳說很多。包世臣《安吳論書》在評論南唐所刻的《畫贊》時認為:&ot;一望唯見其氣充滿,而勢俊逸,逐字逐畫衡以近世體勢,幾不辨為何字,蓋其筆力驚絕,能使點畫蕩漾空際,回互成趣。&ot;《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