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第1/2 頁)
所以,王嫂子就昧著良心幫著勸,說自家跟老朱家到底是一個村子的,自家又是外來戶,比不得祖祖輩輩都是秀水村的老朱家。又說這事兒本就是自家理虧,若不安撫好了老朱家,回頭可別累得姐妹倆都壞了名聲。
最息事寧人的法子,不就是姐妹易嫁嗎?
親姐妹呢,誰嫁到孫家,誰嫁到朱家,不都是嫁嗎?
這不……挺好的嗎?
由於王香芹至始至終都不曾反對過,甚至連一句不願意都沒說過,姐妹易嫁的事情就這樣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以前,王嫂子是心存愧疚,都不敢回想當初的事情。可眼下聽溫氏一說,她幾乎可以說是醍醐灌頂,所有曾經想不明白的一切,如今是清楚分明的擺在了她的眼前。
可不是這個理嗎?要是王香芹跟朱四郎沒一腿,為啥會同意這樁親事呢?任憑你去問誰,問十個鄉下妹子,起碼九個會鬧起來。剩下的那個就算不鬧,也會氣瘋了的。因為兩門親事的差距實在是太大太大了,沒道理說就這麼平平淡淡的接受了。事實上,只要當初王香芹鬧起來了,事情就不可能這麼平靜的解決。
被親妹子毀了一輩子啊!!
本來可以嫁到鎮上享福的,如今卻要嫁給一個鄉下泥腿子!!
王嫂子代入了自己,頓時被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深以為就算沒辦法再嫁到鎮上享福,也一定要毀了親妹子。我得不到的好日子,憑啥叫你得了去?最壞的結果也就是自己嫁給泥腿子,那幹嘛不大鬧一通,頂好叫孫家休了那東西,幹出這種坑親姐的事兒來,怎麼報應都不遲!
溫氏將王嫂子臉上的神情盡數看在眼裡,還適時的添了一把火。
&ldo;你可想明白了?王香芹肯定一早就跟朱四郎好上了,他倆一個村的,王家又不可能一直守著她的,誰還不用幹活了?保不準你還沒進門,他倆就已經勾搭上了。不然為啥那事兒發生後,她不吵也不鬧,就這麼高高興興的嫁過來了,接著不是盤算著怎麼養豬,就是尋思著去妹子那頭摟錢。&rdo;
&ldo;嘖嘖,連親爹孃、親妹子都要算計,心真髒!&rdo;
&ldo;興許王香椿把她打暈都是她提前算好呢!你想啊,你公婆為了錢昧著良心也要棒打鴛鴦,幸好有親妹子幫忙,姐妹情深英勇替嫁,保住了她姐不 說,還讓她姐如願的嫁給了心上人。自己呢?唉,她自己去鎮上受苦受難。大戶又怎樣呢?感情不比錢來得重要?&rdo;
&ldo;她王香芹可真不是東西,可憐王香椿喲,真叫人心疼,唉……&rdo;
最可憐的其實是王嫂子,本來是過來瞧熱鬧的,結果被溫氏拉到旁邊這麼絮絮叨叨的說了一車話,她感覺自己的三觀都裂了,整個人生都被顛覆了,連怎麼回的家都不知道了。
溫氏也是真能耐,她自己就是當兒媳的,太清楚兒媳婦的心態了。句句話都戳在心窩子上,先是讓王嫂子明白自己究竟錯過了什麼,又深入剖析王香芹的所作所為,成功的讓這對姑嫂離了心。
當然,她倆本身也沒多深厚的感情就是了。
回家後,王嫂子越想越不對勁兒,總覺得溫氏那套邏輯特別有道理,完全說得通啊!沒道理說王香芹原先在孃家啥都不會的,嫁到了婆家就一下子變得靈光了。既然能在婆家養豬,那為啥不能在孃家養豬呢?這要是在孃家養了豬,眼下這一切的好處不都是王家的嗎?
興許是嫌刺激還不夠大,到了晚些時候,王家大哥回了家,還意猶未盡的告訴媳婦一個事兒,說是縣太爺從王香芹的豬舍裡挑了兩頭頂頂好的大肥豬,說是要送去給京城裡的貴人嘗嘗,回頭啊,搞不好京城裡的大官老爺,甚至皇帝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