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形勢逼人(第2/2 頁)
之人,個人榮辱算不得什麼。”路易十三擺了擺手,緩和了語氣,溫和分析道:
“其實大明的崛起也未必是壞事,若是其要征服歐洲,總是需要有幫手,哪怕是征服之後,對歐洲的治理,依然需要本地諸侯。
你我君臣二人殫精竭慮,也看不到統一歐洲的希望,可藉著這股大勢,說不定可以光復法蘭克帝國曾經的榮光。”
在路易十三看來,一個朝廷想要管理幾萬裡以外的國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歷史上的蒙古三次西征,都獲得了大片的領土,最後成立了一堆汗國。
可這些汗國,尤其是和歐洲接壤的汗國,還不是一個個被同化,一個個和華夏中原失去了聯絡。
所以,只要投靠明朝的姿勢正確,態度虔誠,那麼就可以順勢而為,借力統一歐洲。
統一之後,雖然名義上奉大明為宗主國,可天高皇帝遠,慢慢得,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黎塞留微微頷首,沉吟片刻,艱難開口:
“若要和大明議和,須對往昔衝突有個交待。
其一,將法蘭西現存漢文典籍及竊取珍寶盡數歸還大明,且昭告天下,羅馬教廷於‘西學東漸’上的無恥行徑。
其二,剿滅凱賽達家族,並即刻宣告退出‘反明聯盟’。
其三,認可大明對美洲佔領的合法性,懇請與大明建立外交關係。
除上述三點外,還需要犧牲二人,第一個是我,另一個則是瑪麗太后。”
黎塞留不僅是法蘭西的首相,還是羅馬教廷的樞機主教。
雖然“西學東漸”的陰謀,是由一百多年前的教皇保羅三世和耶穌會的創始人沙勿略發起。
但是,最近幾十年卻是在烏爾班八世教皇的授意下,由黎塞留全面掌控。
所以,要和大明和好,黎塞留必須出面認罪。
至於瑪麗太后,全名瑪麗·德·美第奇,她是此時歐洲最大的豪門,美第奇家族的重要成員。
美第奇家族就是歐洲文藝復興背後的金主,無論是曾經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提香、拉斐爾等等著名人物,都曾為美蒂奇家族效力。
此外,美蒂奇家族素有“教皇家族”之稱,其歷史上曾湧現出四位天主教教皇。
現任教皇烏爾班八世,雖非美蒂奇家族出身,卻與瑪麗太后關係匪淺。
瑪麗太后一方具教廷背景,其二曾組織後黨,掌控法蘭西朝政多年。
且其向來不喜歡路易十三,總是妄圖發動宮廷政變,扶持幼子加斯東登上王位。
基於上述緣由,將她推出來承擔罪責,既能給大明一個合理解釋,又可消除對路易十三的威脅,可謂一箭雙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