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深厚的造詣(第1/2 頁)
許寧的目光則投向了總裝車間的方向,那裡停放著幾架即將交付的運8f運輸機。
他靜靜地站在塔臺前,低聲自語道:“看來,歷史上的悲劇不會再重演了……”
接下來的工作將交給科工委的標準審定人員來完成,他們需要將這次試飛的資料整理成正式的國家標準。對於許寧而言,他在182廠的任務已經完成。
第二天,隨著自然結冰試驗的成功結束,他帶著豐厚的獎勵——70點科研積分、500點理論經驗以及來自182廠的兩萬元現金獎勵,登上了前往鼎新的航班。
雖然他已經決定加入611所的兩個新專案,但他知道,每個故事都應該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許寧乘坐的飛機剛剛在肅州機場平穩降落,他就被窗外迎接的人群驚到了。
除了熟悉的面孔如楊知書、閻偉忠和鍾市強外,還有許多陌生的身影。這些人衣著各異,似乎並不全是航空工業系統的一員。
“歡迎回來,許寧同志!”
楊知書熱情地握住許寧的手,眼中帶著讚賞:“如果不是航天工業總公司發來感謝信,我們還不知道你在控制科學上也有這般深厚的造詣呢。”
聽到這番話,許寧心中一動,意識到那些陌生人應該是來自航天系統的同事——導彈專家們。
之前與徐舒共同撰寫的一篇關於差分進化和容積卡爾曼濾波演算法的論文,確實可能對國家制導武器的發展有所貢獻。
然而,在八三工程中擔任要職的同時,直接涉足航天領域,對於當時的體制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令人驚訝的是,航天工業總公司的行動速度超乎想象。
僅僅兩個半月前,許寧才給徐舒回了信,而從論文投稿到編輯稽核,再到實際應用,這一系列過程居然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更讓人振奮的訊息接踵而至:
就在一週前,滬市機械電子二局向601所通報了一個重大突破——他們成功解決了霹靂11導彈多年來面臨的兩大難題。
一個是視線角速度率訊號提取不準確的問題,另一個是當導彈與載機距離較遠時,直波雜散訊號會嚴重影響回波探測靈敏度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曾經使得導彈要麼打不準,要麼射程受限,無法實現發射後不管的功能,導致一旦失去聯絡就會自毀。
現在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意味著霹靂11的效能將得到顯著提升,這對於殲8c戰鬥機的研發定型以及整個國防事業都是一個巨大的好訊息。
面對如此熱烈的歡迎場面,許寧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也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了。
楓葉國商人做生意向來注重品質與合作,即便華夏最終只購買了不到80枚的“阿斯派德”空對空導彈;
阿萊尼亞公司依然分享了許多關鍵技術資料,涵蓋了彈體研發、推進劑配方以及戰鬥部構造等方面。
雖然控制系統和導引頭的技術也一併提供,但華夏的目的是開發自己的“霹靂11”,而非完全複製楓葉國的導彈,因此雷達與火控系統都採用了自主研發的技術。
在過去幾年裡,機械電子工業部二局和607研究所共同努力,克服了連續波照射器噪音大、導引頭鎖定目標慢以及導彈與飛機資料交換不穩定等技術難題。
而今,只剩下控制系統和導引頭這兩項最具挑戰性的任務等待突破。
當許寧和徐舒的研究成果問世時,仿製工程迎來了轉機,這份論文為機電二局的技術人員帶來了希望之光。
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不僅發出了正式的感謝信,還派遣了一支近百人的團隊前往閻良參與靶場測試工作。
在試飛院的一個機庫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