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夏稅(第1/2 頁)
隨著夏天的到來,又到了大明朝最重要的夏稅收取時間。
張宗賢就想怎麼就不用上交夏稅了。畢竟現在葭州非農人口越來越多,得時刻保持高儲備的糧食。
否則遇上天災,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這些糧食到了那些貪官手裡只會被中飽私囊,與國家無益。
於是將馬師爺叫來商量如何操作不交這夏糧。
聽明白張宗賢的意思後,馬師爺說道:
主公在此事說也簡單。就是上報本州災情,請求上面免去葭州夏稅,不過此事需要先打點知府衙門和巡撫衙門。
否則上面詢問起來,那知府衙門報個無災,主公便成了謊報災情。
“什麼還要打點知府衙門,不行。老子就是把銀子扔水裡也不給他們。”
自從上次張宗賢給延安府擺了一道,雖然後面馬師爺又把球踢回了知府衙門。
張宗賢本來就不爽那知府老是想要他孝敬。要讓張宗賢主動給那知府送禮那更不可能了。
馬師爺估計也是預料到了。趕緊說道。
主公莫急,在下還有一計,原本這些夏糧收上來也是要押解到延綬鎮的,不如直接與那延綏鎮談好,
主公直接運銀子過去抵充糧食。一來那延綏鎮上下收到糧食也是要發賣出去,二來主公既然缺糧不如就在延綏鎮多買一些。
像是山西運來的糧食原先都要繞潼關過來,要是黃河上鐵索橋修好了,就不用繞遠路。直接運到葭州。而且價格上也好商量。
仔細一想確實是這麼回事。而且這樣操作減少了中間環節,糧食損耗也少了許多,只是苦了邊牆上的軍漢。
不過現在新軍已經成軍,不怕他們造反。倒是可以用銀餉糧食把邊軍精銳都吸收進來。
且經過朝廷兩次調兵,延綏鎮已經沒有多少可戰之兵了。
既然下一步是要攻略河套,把延綬鎮的可戰之兵都抽走了,也可以免除後顧之憂。
想明白了之後,張宗賢當下就有了決定。
“此計勝妙,那就有老馬師爺去延綬鎮詳談此事。一定要把價格壓下來。能收多少糧食就收多少糧食。明白嗎?”
“主公放心,此去這延綏鎮在下,最少也給主公弄回十萬石的糧食來。”
“馬師爺要是真弄回了十萬石糧食,本官就賞你五千兩銀子。不過買糧食的價格必須遠低於市價。”
“主公放心,自然要遠低於市價的,對於延綏鎮的將官來說,都是白來的東西。”
果然是跟對了主公他這樣的謀士才有發揮空間。
拜別了主公,帶著滿懷期待馬師爺出發奔向了榆林。
馬師爺走後沒有多久,李家三就通報,葭州新任商會會長求見。
這個商會也是張宗賢一力促成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這些商人的地位,慢慢的還會給他們參與市政建設的權力。
這個新任會長是被葭州眾多工坊推舉出來的,基本上和官府打交道的事都由他來做。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物。
草民金孟達拜見知州大人。
金孟達世代經商自然知道,大明朝知州這種級別的官員,根本不屑於見他們這些小商人,最多就是管家幕僚見一見,
而這位知州大人反而很歡迎他們拜見他。
還經常召見他們詢問他們遇到什麼困難了沒有?有沒有官府的人為難他們。
談起經商來也是頭頭是道,完全沒有居高臨下地俯視,根本不像是官宦人家出生。
“金會長請入座,金會長今天來可是有事找本官。有什麼事就說出來,只要有利於百姓本官一定全力支援。”
“葭州有大人這樣的好官一心為民,是我等百姓幾世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