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1/2 頁)
清輝院卻一反常態,並未關門,小姑娘踮起腳,便輕而易舉地推開了院子的大門。
門內草木葳蕤,一如平常。
可院內毫無人聲,往日那個常坐在院中看書煮茶的身影,已是不見蹤影。
第21章 倘或再見,她還會認得他……
柔止怔怔地站了許久,忽地開始四處找人。
他們一起品茶用過的小火爐、桌上擺的美人觚都還在,他平日常看的書也在,乃至屋內的香爐之中,都還有香灰未倒。
她越找越急,哭聲哽在喉嚨裡,第一次這般倔強,不願意去相信一個已經存在於眼前的事實。
「砰」得一聲,急得團團轉的柔止不甚撞上了桌角,卻並不痛。她呆呆地看過去,見那桌腳猶包著軟布——那是先頭,她在此處不小心撞上桌角後,許徵吩咐的,將屋內一切突出尖銳物體都仔細地包好了。
忽地,柔止落入一個溫暖的懷抱中。
林含瑛早在知道許徵離開之時,便料到了女兒的反應,卻沒想她會提早回家,而且是一回家便直奔清輝院。她慌忙過來時,便見女兒臉色蒼白、神情惶惶地站在許徵住過的屋子裡,像是一隻羽翼被打濕、無家可歸的小鳥。
「阿孃,」小姑娘愣愣地回頭,她輕聲說,「阿徵哥哥是出去了麼?他……他還會回來麼?」
林含瑛聽著女兒小心翼翼的詢問,忽然覺得有些心酸。
她一貫知道女兒缺少陪伴,也知道她依賴著許徵。
可是……許徵的真實身份與他們實在是有如天塹,此番離別或許不會是永別,可往後卻是不能與前些時日那般親密無間了。
「扇扇,」反倒是一邊的華謙蹲身下來,耐心地同女兒解釋道:「阿徵他家中的人來,接他回去了。」
柔止不解:「可是阿徵哥哥與我說,他沒有家了。他先前還說,我在的地方就像他的家一樣。」
小姑娘的語調愈發急促起來,眼眶也隱隱作紅。
「是不是我做錯什麼,惹哥哥生氣了?」她抓著父親的衣角,認真地說,「我都可以改的,阿爹,你叫哥哥不要生氣,叫他出來罷。」
華謙沉默不語。
今日來接人的金吾衛將軍三令五申,說太子流落民間之事倘或洩漏一分半點,便拿整個華家是問。
太子羽翼雖漸豐,可朝中孫貴妃一黨儼然到了可以指鹿為馬的境地,倘或太子流露民間之事一出,只怕舉國上下都知道太子蒙冤被誣陷與叛軍通訊,乃至被軟禁,甚至被人追殺的事情。這等醜聞,其背後推動者固然有孫貴妃及其黨羽,可更少不得皇帝的手筆。
孝懿皇后在時,皇帝雖偶爾妄自尊大,可孝懿皇后尚能夠直言進諫,自孝懿皇后離世,皇帝愈發昏聵無道,一意孤行,以至今日。倘或這事情被流露出去,誰也保不準那如今日漸發瘋的天子會做出什麼舉動來。
華謙想明白了之後,便抱好女兒,認真地道:「你阿徵哥哥被他剩餘的親人接走了,因為船開得急,所以未能與扇扇道別。」
柔止睜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默不作聲地望著他,只是問:「那哥哥有留什麼話給我麼?」
華謙遲疑著,搖了搖頭。
現今與太子有瓜葛並非什麼好事,更何況孟雲效力於皇帝,文琢光也不會當著他的面流露出太多情緒。
柔止忽地又來了脾氣,扭頭便走。
華謙夫婦嘆口氣,對視了一眼,齊齊跟上去。
林含瑛聲音微不可聞地道:「都說了貴妃勢大了,殿下為什麼非要回去呢?」
華謙道:「殿下正是少年意氣的年紀,又如何能放棄那殺母之仇在此偏安一隅……」他搖了搖頭,望著前頭氣鼓鼓地走著的女兒,復又說:「殿下處境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