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水力軍工作坊(第1/2 頁)
自伏龍窩改名為護民城後,相應的開發和建設工作,一直在進行。
如今伏龍窩中的樹木被清理一空,樹樁也挖掘的七七八八,百姓們建立了一些房屋,為磚木結構,已入住了五千餘人。
這些入住護民城的,是按照百姓定居谷溪村先後來選的,時間越早,就越會優先入住護民城當中。
因為這些人在思想教育上,已經感染過了不少時間,不說絕對忠誠吧,那也忠誠較高。
其他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改造後,也會一步步安排到護民城中居住。
以護民城左右六里、前後四里的規模算,可以建造三萬五千棟房屋,就算按最低的每棟房屋住一家三口,那也是十萬多人。
但現在谷溪村生存環境安穩,又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所以夜晚造娃也就再尋常不過了。
根據戶籍登記的呂樂松記載,谷溪村如今新生嬰兒已過千,有夫妻甚至已經連生兩胎,為谷溪村的人口做出了重大貢獻。
按照王毅的計劃,護民城最終會比榆林衛城還要大,榆林衛城周長不過十二里多點,而護民城建立城牆後,周長會達到二十二里有餘。
當然了,在榆林衛城長達二十多里的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分佈著凌霄塔、文昌閣、萬佛樓、新明樓、鐘樓、凱歌樓、鼓樓和鎮北臺,衛城周圍可都住著不少的百姓。
所以,護民城真正的規模,很難超越榆林衛城,地理環境受限。
王毅來到谷溪村的軍工作坊,找到了管理製造火銃、火炮等器械的人員,然後一起前往谷河檢視軍工作坊的安置問題。
聽到王毅說要將軍工作坊搬遷到護民城去,眾人也十分的期盼。
因為他們之前就跟王毅提過,希望將水力運用到軍工生產上來,因為畜力無法持久的勞作,需要頻繁更換畜力,這就會浪費不少的時間。
只不過,當時王毅並未立即給出答覆,說是時機不夠成熟。
來到護民城,眾人首先看到的是一條平整的大道,有二十丈寬度,自護民城中鋪設出來,略帶一些坡度。
道路的兩邊,都鋪設了木質軌道,時不時的就有軌道馬車經過,入城時,都會運載著磚和石灰等建設材料。
護民城的入口,差不多有六十丈寬,道路兩邊依靠山體之處,還建設了隱藏式的排水渠,引進谷溪村的水,最終會透過這兩條排水渠排到城外。
按照王毅的想法,以後入口要修建與左右山體齊平的城樓,城牆會將整個護民城包裹起來,但城牆的修建,只怕不是一時半會能修建成的。
為了建設護民城,王毅還成立了幾家燒磚作坊、燒瓦作坊和石灰作坊,都是用煤炭作為燃料,工人已經達到數百之多。
進入護民城中,眾人看到了是一片磚瓦房,已有兩千多棟,為了節約成本,採用的是鬥磚形式建設。
看得眾人嘖嘖稱奇,也更加期待能夠將軍工作坊搬遷到護民城來。
在靠北面的山脈,已經建設了幾個超大型糧倉,每座糧倉可儲存糧食十萬石左右。
後續還會以北面山脈繼續搭建更多的糧倉,以保證能夠儲存足夠的糧食。
在護民城的西南角,王毅讓人用火藥開闢出了一條十丈左右的通道,能夠直接到達谷溪和谷河連線處,這也是為了方便引水設施的維護工作。
王毅一行人透過西南角的通道,來到了谷溪與谷河的連線處,看到了多架大型龍骨水車,在水力的驅動下,不斷將谷河之水引入谷溪當中。
經過仔細對谷河的查探,眾人一致認為谷河的水量不夠大,且六七丈的寬度,搭建水輪有些難度。
王毅叫來了經常守護龍骨水車的護民隊成員,詢問谷河水道的船隻來往情況,得到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