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結果,這本書和電影非常相似,比同類例子要更為相似,但兩者也有大的區別。在小說中,&ldo;發現號&rdo;宇宙飛船的目的地是土衛八,這是土星最神秘的一穎衛星。他們透過木星到達了土星星系:發現號與這顆行星靠得很近,使用它巨大的引力場產生了&ldo;拋射效應&rdo;,這樣,它得以加速飛離,進行它的第二段旅程。在1979年發射旅行者太空探測器時,確實也採用了同樣的策略對這顆巨大的外行星進行詳細的勘察。
然而,在電影中,斯坦利?庫布里克沒有安排激發人類和木星衛星上的獨石之間的第三類接觸,明智地避免了混亂。土星完全沒有出現過,雖然在此後,道格拉斯?尊布林曾在他自導的影片《無聲奔逃》中以極高超的演技演繹了這個星球上的故事。
沒人能想像,早在六十年代中期,對木星衛星的探索指日可待。僅在十五年之後就得以實現,而不是要等到下個世紀才能夢想成真,也沒人能想像得到人們在那兒發現的奇蹟‐‐雖然我們可以相當肯定,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更難以預料的景象。當《2001年》一書被寫就之時,即使從當時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中觀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還有木衛四都只是一點光線而已,但現在它們都是獨立的世界,其中木衛一,是整個太陽系中火山活動最頻繁的星體。
然而,全面地考慮,電影和書本對這些發現都作了很好的預言;把電影中的木星和從太空探測拍到的圖片進行比較是讓人意奪神馳的。但很明顯,今天創作的來源必須包括1979年發現的結果:木星的衛星不再是未知的領域。
同時,還必須考慮到更細微的一點。《2001年》一書創作的那個時代,遠遠落在人類歷史的偉大分界點之後,當尼爾?阿姆斯特朗邁上月球之時,我們就永遠和它分隔開了。在1969年七月二十日,這個日子是我和斯坦利?庫布里克構思&ldo;好的大眾化科幻片&rdo;(這是他的原話。)現在,歷史和科幻變得無法分割地相似。
阿波羅號上的太空人們在向月球進軍之前已看過這部片子。阿波羅號的全體太空人們在1968年的聖誕成為首批看到月亮背側的人類,告訴我,他們看到了一塊黑色的巨大獨石。
後來,還有更為神秘的例子,最為離奇的就是1970年的阿波羅十三號的歷險經歷。
開始的時候,一切都還順利,太空人們在主控制艙;與《太空漫遊》一模一樣。在氧氣艙爆炸導致任務取消之前,太空人們正在演奏理察?史特勞斯的曲子,這與影片中演過的一模一樣,在能源一瞬間消失之後,傑克?斯威傑特向地面控制中心報告:&ldo;休斯頓,我們遇上了麻煩,&rdo;哈爾在相似情形下對太空人弗蘭克?普爾說的是:&ldo;對不起。打斷了你們的節目,但我們遇上了麻煩。&rdo;
當阿波羅十三號的任務後來被公開的時候,美國航天宇航局的長官湯姆?佩恩給了我一本影印件,其中引用了斯威傑特的話:&ldo;亞瑟,正如你所說過的一樣。&rdo;當我思索這一系列事件的時候,我有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確實如此,我覺得自己彷彿也有一份責任在其中。
另一點沒有這麼嚴肅,但也同樣令人吃驚。影片中一個出色的鏡頭是這樣的:弗蘭克?普爾在巨大的離心機軌道上一圈一圈地奔跑,被這種旋轉產生的&ldo;人造重力&rdo;保持在原地。
差不多是在十年之後,宇宙空間站的成員們意識到:它的設計者們也採用了相似的幾何原理。在空間站內部,有一圈小艙,組成了一個光滑的迴圈帶。太空站自身是不會旋轉的,但這並不妨礙它那些傑出的居住者們這麼做。他們發現自己能在軌道上奔跑,